孩子成長的過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正常的現象,能夠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然而,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較差。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一些比較簡單的小事情,但不要過度關注,只要是沒有損害到孩子的利益的,允許孩子去做就行。家長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面對外在的挫折和困難時,比較有勇氣去面對。
2、孩子有了一點挫折和困難時,家長不要責怪孩子不想學習,認為他們天生就是“壞孩子”。其實孩子有這種“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缺點,如果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能給予鼓勵,不能及時讓孩子感受到困難與挫折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跟孩子多講講學習的重要性、美好的事物,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不怕學習和失敗的勇氣。
3、多贊美孩子,比如和孩子討論學習時,孩子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時,不要馬上去反駁孩子的觀點,而是應該“多多點贊”,鼓勵孩子主動思考,說話語氣和抑揚頓挫一點,這樣可以讓孩子有被鼓勵的感覺。
4、課堂上遇到難題時,可以有人替代孩子去求助老師、同學解決,對于自己不會的問題,也可以私下學習一下。也可以叫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堂上的注意力會保持得更久,課堂聽講的能力強了,學習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如果抗挫能力差的話,他就會感到生活充滿了消極情緒,他總是很低落。所以家長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還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受挫折能力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受挫折能力
1、讓孩子經受一點失敗
我們都知道遭遇挫折時正常的,但是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快快樂樂的長大,不要遭遇到挫折。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從今天起要改正了,要知道這樣做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好處,其實,作為家長,有時讓孩子體驗一點失敗的滋味未嘗不是好事,可借機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2、有意識地創設情境讓孩子得到鍛煉
即讓孩子參與到各種活動中,在體驗中學會克服困難、戰勝挫折。蘇格拉底對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讓犯錯誤的孩子獨自呆在房子中,讓其體驗寒冷、體驗孤獨,使其發現自己的錯誤繼而改正。
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較差,也比較脆弱,遇到問題常常會出現退縮、不愿意嘗試的情況,作為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受挫折能力呢?
如何提高孩子受挫折能力
1、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有些父母總是過度保護孩子,什么事情都幫著孩子做,結果孩子在獨立做事失敗時,就會很害怕再次嘗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路跌爬滾打,不斷試錯,不斷學習,才能真正成長。因此,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試錯機會,孩子的實踐經驗多了,自然就不怕失敗了。
2、以輸的名義,讓孩子正確的發泄情緒。孩子在做事失敗之后,會出現哭鬧、摔東西等不正確的發泄行為。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孩子以涂鴉繪畫、寫日記、向人傾訴、出去走走散心等比較溫和的方式來發泄情緒。
3、引導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學會挑戰自己。孩子們由于經驗不足或者其他的因素導致失敗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讓他一蹶不振,而是要幫助他分析問題,引導他總結失敗的經驗,鼓勵他挑戰自己,有成功就有失敗,放平心態,不必過多的計較輸贏成敗。
如何鍛煉孩子經受挫折
不少家長疼愛孩子,孩子提出的要求、遇到的問題都幫助搞定,生怕孩子受委屈,讓孩子的生活風平浪靜、一番風順,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變的一蹶不振,那么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呢?
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1、幫助樹立獨立意識
孩子缺乏獨立意識會影響信心勇氣和能力,而這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作為父母,在日常要盡量讓孩子有獨立意識,自己決定以及處理個人事情,不要一味幫助孩子做決定,也不要過多干涉,在能接受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處理。
2、及時對孩子做心理疏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感覺不焦慮不安,如自尊心受辱、成績不良、家庭不幸等,這時需要給孩子及時做心理輔導,讓孩子對人生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他們提高受挫能力,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承受不了。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挫折和問題,這個時候如果他們能夠有很好的抗挫能力,不僅能夠輕易地渡過難關,還能學會如何靈活應對困難和問題。那么家長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呢?
家長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1、在物質需求方面,不要過于滿足孩子
耶魯大學的教授研究發現:當人的需求與供給剛好對等的時候,滿足感與愉悅感是最高的。過多的供給反而會讓人比物質匱乏的時候更為失落。哥倫比亞大學也曾進行過相關研究,認為家境富裕的孩子比較容易出現物質濫用、焦慮、抑郁等問題,有些甚至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所以媽媽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方面,要做到節制有度。
2、可以讓孩子勞累一點
不要太嬌慣孩子,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簡單家務,并且讓他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在增加孩子生存技能的同時,也能讓他們對媽媽平日的辛勞有所體悟,更加能夠理解家人。
抗壓性差,抗挫折能力差低輸不起,是現代孩子的通病,作為家長,該如何提高孩子抗壓抗挫折能力呢?
如何提高孩子抗壓抗挫折能力
1、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有些父母總是過度保護孩子,什么事情都幫著孩子做,結果孩子在獨立做事失敗時,就會很害怕再次嘗試。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路跌爬滾打,不斷試錯,不斷學習,才能真正成長。因此,在安全的情況下,父母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試錯機會,孩子的實踐經驗多了,自然就不怕失敗了。
2、以輸的名義,讓孩子正確的發泄情緒。孩子在做事失敗之后,會出現哭鬧、摔東西等不正確的發泄行為。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孩子以涂鴉繪畫、寫日記、向人傾訴、出去走走散心等比較溫和的方式來發泄情緒。
3、引導孩子總結失敗的原因,學會挑戰自己。孩子們由于經驗不足或者其他的因素導致失敗是很正常的,但是我們不能讓他一蹶不振,而是要幫助他分析問題,引導他總結失敗的經驗,鼓勵他挑戰自己,有成功就有失敗,放平心態,不必過多的計較輸贏成敗。
4、遇事不責備,少拿他與別人比較。我們有一些父母由于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很高,一旦孩子做事失敗,就會無意識的、經常性的責備孩子,這樣會讓孩子陷入習得性無助。當孩子持續遇到困難和失敗時,再加上父母的責怪,會讓他們在挫敗感中對自己產生質疑,否定自我,從而只會相信自己不行,做不到,最終變成習得性無助。
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可采取的辦法:1、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2、教孩子勇于面對錯誤,讓孩子學會放松自己;3、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問題,教會學會總結分析的能力;4、有意識的訓練孩子的抗壓能力,培養孩子的平常心;5、多多鼓勵孩子,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
1、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當孩子來找家長幫他們解決問題時,家長的第一反應往往是給他們講解或解釋具體的問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反問孩子一些問題,讓孩子動腦筋去想及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教孩子解決問題的技能時,家長一定要鼓勵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一種方法家長要和孩子分析它的優缺點,最終選擇一個最好的方案。家長千萬不要指示孩子該怎么干。
2、面對錯誤
避免面對錯誤是無法獲得抗壓能力的。當家長只看結果時,孩子會在“成功-失敗”的圈子里出不來,所有的結論都是成功或失敗。這會使他們不勇于冒險。只有教給他們接受錯誤才會使他們學習從錯誤中成長。言傳身教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當家長遇到壓力及挑戰時,要給孩子展示如何放松自己,比如說深呼吸,給自己的情感命名,及說明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