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的過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正常的現象,能夠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然而,現在的孩子抗挫能力似乎普遍較差。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家長平時要多關注孩子的一些比較簡單的小事情,但不要過度關注,只要是沒有損害到孩子的利益的,允許孩子去做就行。家長這樣做是為了讓孩子面對外在的挫折和困難時,比較有勇氣去面對。
2、孩子有了一點挫折和困難時,家長不要責怪孩子不想學習,認為他們天生就是“壞孩子”。其實孩子有這種“逆反心理”是正常的,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很多缺點,如果家長在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能給予鼓勵,不能及時讓孩子感受到困難與挫折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跟孩子多講講學習的重要性、美好的事物,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不怕學習和失敗的勇氣。
3、多贊美孩子,比如和孩子討論學習時,孩子沒有注意到一件事時,不要馬上去反駁孩子的觀點,而是應該“多多點贊”,鼓勵孩子主動思考,說話語氣和抑揚頓挫一點,這樣可以讓孩子有被鼓勵的感覺。
4、課堂上遇到難題時,可以有人替代孩子去求助老師、同學解決,對于自己不會的問題,也可以私下學習一下。也可以叫孩子上課認真聽講,課堂上的注意力會保持得更久,課堂聽講的能力強了,學習成績自然就上去了。
5、平時多帶孩子外出玩,外出外面的環境相對更復雜,比如在外面吃飯和學校學習的環境差別較大,外面的飯菜更誘人,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也更容易訓練孩子的抗挫力。
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
1、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認識抗挫教育的重要性
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很有好處。家長應正確看待挫折的教育價值,把它看成是磨煉意志、提高適應力的好方法。
2、把握挫折教育的時機,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孩子對挫折正確的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是我們進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幼兒年齡小,對事物的認識是具體形象的,家長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了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復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悅恰恰來自于問題的解決。
3、教會孩子正確對待失敗
很多情況下,給孩子帶來最多打擊的往往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對失敗的理解。比如你的兒子沒能被選上代表幼兒園參加聯歡會,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別的小朋友。”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們需要更多小女孩”,或者“他們要挑唱歌唱得最好的”。這樣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責任——有些時候導致失敗的確實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讓他學會抵抗挫折的能力,使孩子能夠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增強自信、鍛煉意志等,這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