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疼愛孩子,孩子提出的要求、遇到的問題都幫助搞定,生怕孩子受委屈,讓孩子的生活風平浪靜、一番風順,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會變的一蹶不振,那么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呢?
如何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
1、幫助樹立獨立意識
孩子缺乏獨立意識會影響信心勇氣和能力,而這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作為父母,在日常要盡量讓孩子有獨立意識,自己決定以及處理個人事情,不要一味幫助孩子做決定,也不要過多干涉,在能接受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處理。
2、及時對孩子做心理疏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感覺不焦慮不安,如自尊心受辱、成績不良、家庭不幸等,這時需要給孩子及時做心理輔導,讓孩子對人生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他們提高受挫能力,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承受不了。
3、表揚要適當
現在的孩子有點小成就,父母就會格外表揚,大部分孩子是在充滿贊揚的環境中成長,甚至有些犯了錯誤,父母也會因為心疼而護短,卻不知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任性、虛榮以及自我為中心等性格,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沒辦法面對困難和挫折。
4、幫助孩子克服管理情緒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并且管理好能得到穩定,并且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父母在平時要避免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言傳身教能讓孩子控制自己情緒,在生氣焦慮時不會失控。
5、有意識提高心理鍛煉
心理和身體一樣,需要通過鍛煉才能促進發育,在孩子心理方面受挫教育也很重要,當孩子在失敗時要給予鼓勵,但在孩子遇到困難時要讓他們積極面對,才能在未來承受挫折時不會被打敗。
6、讓孩子有宣泄情緒的地方
孩子一哭一鬧,父母會想盡方法哄騙,只為他們不哭不鬧,卻不知孩子在悲傷的時候讓孩子盡情宣泄,反而對成長有利,此時父母只需站在旁邊安慰或者擁抱孩子即可,讓孩子有時間和空間去消化情緒。
抗挫能力差的孩子表現
1、比較情緒化
抗挫能力差的孩子會比較情緒化,每當受到挫折時很容易就會生氣、憤怒等,有時候他還會否定自己,進而產生自卑的情緒。而當他們的情緒得不到適當的排解時,就會出現一些自虐自殘的行為,嚴重的還會產生輕生的念頭。比如說當孩子自己穿不好衣服時,他就生氣地扔衣服,踩衣服,最后還出現了扯自己頭發的自虐行為。
2、不能接受批評
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比如孩子在學校犯錯誤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受到了老師的批評,回到家跟媽媽哭訴:"我只是犯了一點小錯,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批評我,我也不是故意的,我現在有點討厭上學了,我不想再見到老師了。"
3、內心非常脆弱
孩子特別嬌氣一遇到挫折就愛哭,比如說孩子玩具找不到時會哭,他作業寫不好時會哭,甚至他做錯事情時,別人一說就哭。
4、不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第一反應就是怪罪別人,把責任推卸到別人的身上,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比如說當孩子沒有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時,孩子卻說:"都怪我媽媽,昨天晚上我讓她輔導我寫作業,她說忙沒有空,所以我才沒完成作業的。"
當孩子面對挫折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站出來給予孩子鼓勵,告訴孩子:“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遇到挫折后不應該萎靡不振,而是要戰勝挫折!”家長應該要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在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予理解和幫助,鼓勵孩子自己努力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