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孩子來說,偷東西是一種不好的行為,如果形成了習慣,就很難戒掉,以后難免走上錯誤的道路。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首先要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價值觀才可以。
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最好
1.孩子立即制止行為:一旦發(fā)現(xiàn)孩子偷東西,家長要及時制止,并表明自己不容忍這種行為。
2.孩子向孩子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明確告訴孩子偷東西是錯誤的行為,幫助孩子了解偷東西會帶來的后果,例如被發(fā)現(xiàn)后受到的懲罰以及他人的失望和不信任。
3.孩子找到偷東西背后的原因:孩子偷東西可能是因為其他問題,如缺乏家長關注或關愛、不良同學或網(wǎng)絡游戲等。家長需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找到孩子偷東西的真正原因,從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4.孩子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行為標準:家長要自身做好榜樣,讓孩子在身邊見到正確的行為標準,例如堅持誠實、不偷東西等。
發(fā)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偷東西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先不要著急批評教育他們,避免自己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而是應該先清楚事情的緣由,然后再做出引導。
孩子偷東西應該怎么教育
1、別給孩子貼“偷”的標簽。孩子的自我評價水平低,對來自別人的評價很容易產(chǎn)生“認同”。如果長期亂用“小偷”這樣的話來責罵孩子,孩子就會認定自己是這樣的人。
2、態(tài)度要溫和。孩子經(jīng)常會因為害怕懲罰而撒謊,而家長如果能更耐心地詢問一些問題,比如:“你很喜歡那件東西是嗎?”就會消除孩子的緊張感,促使他講出真相,才有機會針對情況進行教育勸導。
3、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對于孩子的偷拿行為,我們不能因為顧及自身的面子而采取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袒護、包庇做法。當孩子看到父母包庇自己的錯誤時,便意識不到錯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對孩子的不良行為,我們要告訴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是件可恥的事,讓孩子明白用別人的東西需要征得別人的許可,否則就不能隨便動用。
偷東西雖然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行為,但是家長再發(fā)現(xiàn)之后,千萬不要直接批評打罵他們,因為這樣很容易加重他們這些不良行為,家長只有正確指導,才能讓孩子慢慢改正。
孩子總偷東西怎么教育
1、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對他的做法表示理解。告訴孩子自己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和感受,但這個做法一定是不對的,這是原則問題,不被允許,但自己對孩子的愛和關注不會減少。
和孩子談一談:如果有一個小朋友拿走了你心愛的玩具,你是什么感受呢?正確的引導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愿意承擔責任,鼓勵孩子面對后果。
2、不要給孩子貼標簽。孩子年紀較小,并未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因此家長不要過早地對孩子“下定義、貼標簽”,特別是不要說:“你從小就偷東西,長大一定是個小偷!”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很可能種下了一顆種子。有一句話相信大家都聽過: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3、讓孩子明白“偷”是不對的。對于孩子的偷東西的行為,我們不能因為顧及自身的面子而采取百害而無一利的袒護、包庇做法。當孩子看到父母包庇自己的錯誤時,便意識不到錯誤,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家長面對小孩子偷東西這個行為,感到很崩潰,甚至不能相信這是自己孩子干出來的事情。其實,孩子出現(xiàn)這種行為不必緊張,這種行為可能只是孩子的一種偶然的現(xiàn)象,是幼稚年齡階段的正常現(xiàn)象。那么,小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呢?
小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1.先冷靜,不要反應過度
雖然孩子發(fā)生了“偷竊”行為,但并不意味著他就變成了小偷。父母應該保持冷靜,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讓他這樣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錢不夠,還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與關心?
2.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平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沒有經(jīng)過別人的同意,就拿走他們的東西,必須還回去,否則就會受到懲罰。同樣,我們也不能沒有經(jīng)過孩子的同意隨便拿取他們的東西,這樣容易讓他們沒有邊界感。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遇到孩子偷東西的情況,很多家長對此很是不理解,明明孩子的要求已經(jīng)盡力滿足,為何孩子還是選擇偷呢?有的家長面對這種情況直接動手打罵孩子,但是這樣做并不會幫助到孩子。那么,14歲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14歲孩子偷東西怎么教育
1、家長要保持冷靜
遇到孩子偷東西,我想很難有父母能保持淡定,很可能會坐立不安。這時候,很容易失去理智。但是父母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弄清原因,判斷孩子是有意還是無意。
2、不要急于給孩子貼標簽
孩子小的時候 ,對自我的評價都是來自于父母的,父母如果給孩子的行為貼上“小偷”的標簽,會給孩子帶來負面的心理暗示,甚至讓孩子對自我形成一個錯誤的認識,由此走上歧途。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孩子偷竊他人東西的心理因素有兩個:一是占有欲強烈,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感到好奇,想馬上得到。另一個原因是,孩子有一種與成人不同的冒險心理。他們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我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么令人興奮和神秘啊。可以看出,當孩子開始偷別人的東西時,主要是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形成的,受到外部誘惑的驅(qū)動。如果父母不給予正確的指導,就會逐漸演變成盜竊。那么孩子偷東西和撒謊應該怎么教育呢!
孩子偷東西和撒謊應該怎么教育
1.孩子的需要應得到適度滿足。如果他們想要的話就可以立馬擁有,如果不能滿足,就會發(fā)生“強制占有”或“偷拿”。這是對孩子思維的一種誤解。因此,當你不想完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你可以讓孩子努力去實現(xiàn)它。相反,一些父母對他們的孩子太嚴厲,不允許他們的孩子隨意得到他不需要的東西。然而,如果父母既不提供也不解釋,孩子們就會失望。這可能會使他把別人的東西當成自己的。
2.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的概念,你必須經(jīng)常告訴你的孩子:這是別人不能拿的東西,需要得到別人的同意才能拿。在這條規(guī)則中,我們成年人更容易注意句子的前半部分,即“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未經(jīng)同意,我們也不能隨意拿孩子的東西。正是通過我們對他的物品的尊重,孩子們體驗到了尊重感和界限感,這樣他們才能尊重別人的東西,而不是拿走別人的東西。
3.幫助孩子形成對與錯的觀念。當父母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在偷東西時,一定要保持冷靜的態(tài)度,不要鄙視孩子。要控制情緒,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注意保持孩子的自尊心。此外,家長還要鼓勵孩子主動道歉。可以陪您的孩子一起物歸原主。之后,我們還必須更加嚴格的監(jiān)督和耐心的教育。讓孩子知道偷東西是不可取的,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4.提防孩子說謊。如果孩子經(jīng)常“拿”東西,父母要格外小心。家長應該經(jīng)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了一件小物品,也應該詢問來源。如果孩子說是朋友給的,即使你懷疑孩子在撒謊,也不要當場透露,要私下與孩子的父母核實,不要輕易將孩子定性為偷竊。父母不應該對孩子拿別人的東西視而不見,以免惹麻煩。總之,父母必須及時糾正偷東西的壞習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過度縱容和忽視會導致嚴重的后果。如果你覺得有必要,你也可以做出適當?shù)膽土P!
偷東西是很多孩子都會犯的一種錯誤,他們可能是在模仿別人的行為,也可能是出于好奇心,或者迫切想要一個東西,才采取偷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能打罵孩子,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2歲小孩偷東西怎么教育
1、作為家長要冷靜分析孩子為什么會偷東西。是因為他們?nèi)狈Ρ匦杵贰毫Υ螅€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缺乏教育。然后,與孩子談話并觀察他們的反應。
2、教育孩子偷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應該通過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價值觀,如誠實、道德、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幫助孩子重塑正確的行為觀念。同時,給予足夠的關注、尊重孩子的感受,同時也要加強對孩子的監(jiān)管和約束力度。
3、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告誡孩子。孩子行為對錯,父母的價值觀會給孩子提供標準,所以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哪怕是一針一線,也不應該拿別人的。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
4、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加強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訴孩子要自力更生,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要拿,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和有偷習慣的孩子在一起,讓他成為一個誠實守信自尊自愛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