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東西是很多孩子都會犯的一種錯誤,他們可能是在模仿別人的行為,也可能是出于好奇心,或者迫切想要一個東西,才采取偷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要保持冷靜,不能打罵孩子,要教會孩子換位思考,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2歲小孩偷東西怎么教育
1、作為家長要冷靜分析孩子為什么會偷東西。是因為他們缺乏必需品、壓力大,還是因為他們在某些方面缺乏教育。然后,與孩子談話并觀察他們的反應。
2、教育孩子偷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應該通過建立正確的家庭教育和家庭價值觀,如誠實、道德、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幫助孩子重塑正確的行為觀念。同時,給予足夠的關注、尊重孩子的感受,同時也要加強對孩子的監管和約束力度。
3、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告誡孩子。孩子行為對錯,父母的價值觀會給孩子提供標準,所以給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很重要。父母需要告訴孩子,哪怕是一針一線,也不應該拿別人的。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換位思考,用同理心能幫助孩子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事情。
4、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加強學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訴孩子要自力更生,別人的東西我們不要拿,同時我們要告訴孩子不要和有偷習慣的孩子在一起,讓他成為一個誠實守信自尊自愛的好孩子,這樣別人才會喜歡他。
5、指導孩子正確消費和購物、為了避免孩子隨意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必須要合理滿足購物消費的需求,而這則需要定期給孩子零花錢,引導孩子有計劃去花錢。
孩子偷東西的原因有哪些
1、跟著別人偷。家長要先找到跟著的這個人是誰,想辦法根這個人分開,換個班級、換所學校、換個托教班等等。同時也可以從自己的朋友同事中找在一起上學的,讓孩子和這些朋友多接觸接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時間長了一些壞習慣自然而然就改了。
2、虛榮心。發展到喜歡偷東西了,那應該是家長對這方面的關注不多。只能是轉移孩子攀比的方向了,從物質層面轉移到精神層面,比如比比誰考試考一百?誰第一到學校?誰先加入共青團等等,這些也是需要有氛圍的,最好是一個家族里的孩子進行比較,適當給予一些獎勵。
3、享受偷東西的樂趣。這個現實生活中有這種案例的,這個可能就涉及到一些心理問題了。家長可以利用看電視的時機找一些偷東西被公之于眾最終結果不好的法制類欄目給孩子看看,再加以引導。
4、好奇心作祟。孩子可能因為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偷東西。他們可能對新鮮事物感興趣,想要了解和體驗不屬于自己的物品。
5、渴望得到物品。孩子可能因為渴望得到更多的物品或者滿足某種欲望而偷東西。他們可能覺得通過偷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或者獲得一種刺激感。
6、家庭環境影響。家庭環境和家長的行為也可能對孩子偷的行為產生影響,比如缺乏監督和指導,或者在家中見到家長有類似的行為。
改正孩子錯誤行為,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1、父母以身作則,給孩子起好榜樣的作用。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說的就是父母如果思想不正,行為不端,孩子也會跟著學壞。比如父母就愛小偷小摸,一有機會就將別人家的東西占為己有。子女長期耳濡目染,極有可能過早地沾染上這個惡習。
2、父母要從小對孩子進行是非觀的教育。人與人之間的爭執、矛盾由什么引起?不外乎是對事物看法的分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矛盾的雙方“不說理”,對事物沒有是非觀,甚至顛倒黑白,指鹿為馬。俗語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無理取鬧的之人就是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的人。
3、讓孩子多閱讀傳統文化,汲取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什么棄惡揚善,什么積德行善,什么敬老愛幼,什么勤勞勇敢,什么精忠報國,什么舍生取義,什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些都能教給孩子以做人處事的道理。
4、注重家庭教育,多些與孩子溝通,遇到不正確的價值觀出現,需要及時引導,讓孩子在正確的道路上成長,成為一個擁有正確的價值觀的人。
5、通過多種方法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價值觀,孩子喜歡游戲,就通過做游戲的方式逐漸培養孩子的價值觀,找到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有針對性的指導,對于存在的一些問題,積極指揮引導孩子往正確的方向發展。
6、養好習慣。好的習慣象存入銀行的一筆巨款,讓孩子終身享用取之不盡的豐厚利息。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是從每一天、每一言行、每一件事的習慣中得以體現、檢驗和疊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