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大學的學習氛圍相對輕松,很多學生甚至不好好學習也能輕松過關,因此,很多大學生慢慢就出現了逃課,甚至是厭學的情緒。那么,大學生厭學的表現和處理方法有哪些?
大學生厭學的表現
1.學會被動。缺乏內在的自主權,被動學習已經成為大學校園非常流行的事情,成績差的孩子,干脆選擇逃課,作業能拖拖,能逃逃,得過且過;是這類學生的正常心理寫照。要么是為了緩解就業困難,要么是為了一個證書,或者只是為了成績好,多拿幾個獎學金,大學生的學習是充滿現實的外在動機,但真的很喜歡閱讀,享受去學習,去學習一個知識的人已經少了。
2.生活依賴網絡,沉迷網絡,有時已成為大學生厭學的原因,大部分厭學重的大學生都會選擇讀流放于虛擬網絡世界,因為互聯網是最打發時間,并可以逃避現實。很多大學生覺得自己在現實中很渺小,但在網絡中你可以變得非常強大,如果在現實中你很害羞和膽怯,你可以在網上大膽。
3.讀書已成副業。在大學的校園里,確實有很多人放了很多花時間和精力在課外和專業知識上,大喊大叫以“鍛煉身體,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為口號加入幾個社團,做活動,當干部,在學生組炫耀,或者做點小生意,賺點外快,或者是墜入愛河。漸漸地,他們會感到世界的精彩,忘記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成了一種副業。
大學生厭學的處理方法
1.加強學習目的和動機的教育。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動力,能激發愛國熱情,在學習中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感。學習不是為了別人學習,而是為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價值,為社會做貢獻,為祖國做貢獻。當今,科技飛速發展,競爭日趨激烈,社會需要智能型人才。如果一個人不努力學習,不能掌握足夠的科技和文化知識,就無法在社會中立足,甚至無法生存。
2.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學生積極學習態度的培養非常重要,作為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積極配合學生家長,并讓雙方及時得到反饋信息,發現學生有厭學情緒時應嘗試進行心理誘導,絕不能也不能受到強制管理,會增加心理學生的厭學情緒,更使問題更難解決。作為父母,應努力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了解孩子的性格,盡量避免或減少孩子的心理創傷,父母并不總是對的,不要羞于承認自己的錯誤,父母要主動承認錯誤有利于父母與孩子建立和諧的關系。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行為過于放蕩的學生按規定給予適當的處罰是必要的,還應考慮學生的想法,采用多種形式,啟發式誘導,盡量增強學生的抗拒能力挫折,精神壓力,以增強學習信心。
3.學校要注重激發、培養學生的自尊和自信心。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書,更在于教育。如何教育人?應根據學生的能力來識別和教授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當這些優點被別人認可和稱贊時,他就會有很強的自尊和自信,這樣他才能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學習。試想,如果一個學生在老師眼里是無用的,他還有什么學習的動力呢?教師要更加關注弱勢學生,真誠地幫助他們,引導他們不懈地走出陰影。
大學生厭學的表現和處理方法,家長需要讓孩子明白,大學生活很輕松,但這并不意味著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放縱自己。 作為大學生,應該享受安靜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未來走向社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