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不僅僅是個問題,更是個信號。”對于有自我否定并厭學的孩子,不去學校可能是他的一種自我保護,家長應該及時抓住這種信號,思考孩子為什么厭學。只有了解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孩子自我否定并厭學如何辦
1、多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當孩子出現了厭學的問題,可能對于學習有很大的抵觸或者已經出現學習方面的挫折,這個時候不能懲罰和否定孩子,應該對孩子的行為多一些包容,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傾訴自己內心負面的情緒,孩子才能夠獲得安全感、支持感。
2、引導孩子學會勞逸結合。將孩子的學習任務分解為比較容易的小任務,督促孩子每天完成適當的任務,讓孩子積累成功的經驗,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夠獲得自信,從而愛上學習。
3、因勢利導,不盲目指責。上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只有通過上學,孩子們才能更系統地學習各種知識,從而擁有相應的生存技能。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歡上學,對絕大多數孩子而言,學習好像是一種強制性的任務,此時家長應該因勢利導的教育孩子,而不是盲目的指責。
4、對孩子學習要關心,期望值要合理。孩子出現厭學情況,家長首先要自省,從家庭教育環境入手,再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和孩子交流式調整學習方式。千萬不要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批評孩子。要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根據孩子的長處或不足,制定適合他們的目標。
5、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厭學的孩子就是喪失信心,否定自己的表現。這個時候家長就不要給孩子要求的太高,首先要尊重他,幫助孩子調動積極主動學習動機,并鼓勵孩子每一個微小的進步,讓孩子看到希望,增強信心。
6、學會給孩子減壓。結合孩子的能力,對學習不提過高的要求,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有限的休息時間,幫助孩子減壓。同時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使他們能自主地區分輕重緩急,主次分明地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
導致孩子自我否定并厭學的原因
1、學習跟不上進度。不少孩子因為各種原因跟不上學習的進度,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會對學習失去了興趣。當老師在上面講,孩子在下面根本聽不懂時,他能不痛苦、能不苦惱嗎?面對這種情況,孩子自然就會想到逃跑一法來擺脫這個煩悶的環境。
2、家長教育不當,對孩子的期望太高。很多家長在自己家孩子剛滿上學年齡的時候,表現的非常的激進,生怕自己家孩子在學習的競爭中成為落后的一個,孩子由于過早被“學習”的重壓壓得透不過氣,很早就對“學習”二字產生抵觸情緒,別說產生興趣更多的是避而不及。
3、自我認知偏差。有些孩子因為基礎差或學習方法不良,導致成績差,受到家長的指責、教師的批評、同學的歧視,在學習中無法獲得成功體驗,生活中又無人理解關懷,品嘗到的只是失敗感、沮喪感、乏味感這些消極情緒,逐漸形成負面的自我認識偏差,再反饋到學習行為上,形成了惡性循環。
4、缺少學習動機。還有些孩子是沒有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根本不知道為什么每天要學習、寫作業、考試,每天活得很迷茫。特別是看到社會上一些沒讀書卻賺了大錢的人,他們發現似乎讀不讀書都無所謂,甚至產生了“學習無價值”“讀書無用論”的念頭,進一步淡化對學習的興趣。
家長應該如何緩解孩子的厭學情緒呢
1、通過興趣幫助孩子發現學習的快樂。從他感興趣的事入手,然后把興趣變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對于不知道自己興趣在哪兒的孩子,可以先嘗試不同的事情讓他們體驗,讓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這一路嘗試他們也會一直在學習的狀態中,只有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才有可能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同孩子的天賦表現在不同方面,有的學困生畫畫很好,足球踢得好等等,如果把他們硬逼在學習上,反而會漸漸泯滅其他的優點,所以家長要讓他們施展自己的特長,讓他們得到同學佩服的目光,讓他們能夠代表班集體爭光,從而逐漸減少孩子的厭學情緒。
3、幫助孩子應對困難。當孩子眼中已經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再告訴他要振作、不要逃避,大多是徒勞的。他更需要的是外界給予理解、接納和共情。和孩子溝通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真正著手,與孩子共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