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大多數孩子在高中的時候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厭學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鉆牛角尖和妄自菲薄。所以家長要和孩子交流,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家長要通過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孩子該怎樣有效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學習方法,并多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逐漸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高中厭學的心理如何疏導孩子?
1、表示理解與包容
孩子厭學就像大人厭倦工作,我們總有那么幾天不想起床、不想工作、不想面對領導,因此我們有理由對孩子的厭學心理表示理解和包容,休息幾天又如何呢?趁這個機會帶著孩子去外面走走,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既能散心又能減壓。
2、換位思考,循循善誘
若是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場所,體驗一天打工的感覺。如果孩子覺得你的工作很輕松也很羨慕,你可以告訴孩子這份工作是用“寒窗苦讀”換來的,如果當初自己不夠努力,現在就不會這樣輕松。如果孩子終于體會到工作不容易,那你也要鼓勵孩子每一個工作都有意義,但是如果能夠好好學習,將來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或許也不必像爸爸媽媽這樣辛苦。
3、鼓勵孩子
很多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不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慢慢失去自信心,并開始出現厭煩的情緒,對此我們要鼓勵孩子,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這里的“學習”不僅是教科書上的知識,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或帶他們探究未知領域,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才能讓孩子有學習動力。
4、幫助孩子設定目標
有時,孩子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學什么以及學習的目的是什么。通過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可以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目標和期望,并增強學習的動力和意愿。
5、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對于疏導高中生的厭學心理至關重要。我們應該向學生灌輸正確的學習觀念,讓他們明白學習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式。同時,我們也要告訴他們,學習并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和取得好成績,而是為了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和興趣。只有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高中生才能真正理解學習的價值,擺脫厭學心理。
高中厭學的心理的原因:
1、學習壓力大:家長、學校以及學生本人的三方壓力,壓得孩子無法喘息,產生厭學情緒也在所難免。
2、成績不理想: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不理想的成績打擊孩子的自信,數次之后讓孩子產生了厭學的心理。
3、人際交往出現問題:學校既是一個小型的社會,雖然孩子的任務是學習,但是如果與同學甚至老師發生矛盾,且沒有及時解決,也會引起不小的影響。
4、其他因素干擾:沉迷于小說、影視劇、游戲或者早戀等。這些不良的外界影響因素都能使得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高中厭學的心理的影響有哪些?
1、影響人際關系
厭學孩子學習成績不好,難免受到老師、同學的歧視,學校中很常見的現象就是,老師會把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貼標簽,把他們的座位安排到一起。從此,孩子更容易自暴自棄,索性和與自己有共同遭遇的伙伴混在一起。由于報復心理,會出現叛逆、搞惡作劇、欺負弱小同學等行為,嚴重影響其正常人際交往。
2、危害自信、自尊
厭學孩子通常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而是缺乏學習的自信,不良的學習成績更加使他們喪失信心。嚴重者會因此而退學,但是厭學對這些孩子的影響遠不只如此。學習上的受挫會造成嚴重的心理陰影。成年后,這些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在愛情、人際關系方面更會因此而受挫。
3、影響孩子學習生活
在校學習狀態消極,學習效率低下,人也會變得煩躁不安,多思多慮,容易發怒,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看什么都不順眼,對自己和別人都感到厭煩,每天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