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愈來愈優越的今天,孩子越來越不吃苦耐勞了。不吃苦耐勞,就學不好,誰都知道,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不吃苦耐勞,工作就做不好;不吃苦耐勞,就掙不來錢,生活質量就難以提高。那么,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
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
1、吃苦耐勞的品格得從小培養,堅持不懈
從某種意義上說,吃苦耐勞也是一種習慣,是一個人意志的表現。人都有惰性,好享受,惡勞作,所以父母要有從小就得培養孩子勤快的自覺意識,從小事抓起,從懂事抓起,不松懈,力爭讓孩子打小就形成吃苦耐勞習慣,以便讓孩子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不自覺地”踐行吃苦耐勞的品格。
2、父母自身要吃苦耐勞,以身作則,不怕付出
父母應自覺地為孩子樹立吃苦耐勞精神的典型,起地帶頭作用。有人說,孩子的成長經歷實際上就是模仿父母舉止行為的過程,說的就是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效果。
現在社會家長們非常的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從而忽略了孩子的吃苦耐勞,獨立生活的能力,其實這是不可取的,那么,怎樣培養孩子吃苦的精神?
怎樣培養孩子吃苦的精神
1、給他們做家務的自由
當孩子表現出做家務的意愿時,家長要予以鼓勵,不用擔心他們無法出色完成。他們做家務的過程中,家長的頻繁指點會使其產生厭煩情緒。可以在一旁適當指導幾句,不要在意結果,只需要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習慣。
2、遇到困難讓孩子學著獨立去解決
在孩子剛開始喜歡自己動手嘗試做一些事情時,因為缺少經驗和鍛煉,在這個過程中就可能犯錯誤。但很多父母在看見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就趕忙插手,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去做,甚至干脆動手幫孩子做了起來,這樣久而久之,孩子不但不能自立,反而會更依賴父母。
很多家長都會認為自己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差,而事實可能是孩子心中想法很多卻不敢開口,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有很多,而其中要數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遠。怎樣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家長可以通過以下幾點進行參考,找到合適自己孩子的方法。
怎樣培養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
1、了解孩子
孩子的溝通表達能力差并不是一種錯,也不代表孩子心中就沒有想法。性格的內向和外向是平等的,外向的孩子溝通表達能力強,而內向的孩子心理活動則更為活躍。而作為父母,不僅要正確看待兩種性格,也要明白什么樣的環境造就了什么樣的性格,對于相對內向的孩子,父母還是要勤加引導,首先告訴他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溝通表達能力不強,說明你強在其他方面,讓孩子自己先自信起來。
2、掌握一定方法
能力都是可以培養的,內向的孩子當然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漸漸的提升他的溝通表達能力。比如家長可以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如何去和他人社交和溝通,就算是孩子和別人說話扭扭捏捏,家長也要及時鼓勵孩子,讓他從父母的認可中得到自信。也可以約孩子比較熟悉的小朋友來家里做客,讓孩子自己扮演小主人,有意識的鍛煉孩子。而家長則主要在一旁觀察,及時找出不足并改善。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來越差,學習總是愛拖沓,必須在家長的監督下學習。遇到孩子嚴重的問題,甚至和家長頂嘴,寧可玩游戲,也不愿寫作業,一副死不愿投降的模樣,讓家長束手無策,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原因
1、父母的催促癥削弱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家長要給孩子適當的放松時間,讓孩子放松。例如,給孩子吃點東西喝水,或者下樓鍛煉半小時。孩子的緊張情緒得到緩解后,可以投入到學習中,學習效率會提高,作業質量也會提高很多。
2、父母大包大攬的做事,降低“自我管理”的機會
父母忙于孩子的事情,會讓孩子懶惰,放縱自己,也會導致孩子自我管理不嚴。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是無法提升的,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都會有很多反差。尤其是孩子的學習主動性變差,家長會難以管教。
人的一生中,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工作中,不可能沒有挫折,特別是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挫折對一個人的希傷力更加嚴重,沒有抵抗挫折的毅力和能力,遲早會被社會所淘汰。那么怎樣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呢?
怎樣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
1、讓孩子懂得成功和失敗的關系
其實我們人所做出來的行為和大腦的觀念是有著很大關聯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清楚,失敗和成功究竟是怎樣的關系。更要讓孩子清楚一次成功,并不可能代表永遠都會成功,一次失敗也無法證明永遠都會失敗。
如果你懼怕失敗的話,那么你永遠沒有辦法從失敗中獲得經驗,那么在下一次的時候,你會面臨第2次的失敗。只有孩子正確地理解了兩者之間的關系,他們才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可以做到不消極的面對問題,才可以不逃避問題。
2、接納孩子的錯誤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大人是這樣,孩子也不例外,其實遇到挫折并不可怕,關鍵是有沒有應對挫折的良好心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抗挫折能力。那么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
怎樣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1、幫助孩子正確理解挫折
家長培養孩子抗挫折能力的關鍵,是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理解“挫折”。因為孩子年紀尚小,缺乏對抽象思維的理解,對于“挫折”一詞缺乏清晰全面的認識,所以家長可以從具體現象入手,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感受到挫折是什么。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不必急于去幫助孩子解決困難,而是讓孩子先直面挫折,認識挫折,再想辦法應對挫折,有過這樣的體驗之后,孩子就能更清楚地認識挫折了。
2、教會孩子正確認識失敗
父母對生活的熱愛、執著、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就是孩子面對挫折時最強勁有力的精神支柱。那么怎樣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呢?
怎樣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
1、幫助樹立獨立意識
孩子缺乏獨立意識會影響信心勇氣和能力,而這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作為父母,在日常要盡量讓孩子有獨立意識,自己決定以及處理個人事情,不要一味幫助孩子做決定,也不要過多干涉,在能接受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處理。
2、及時對孩子做心理疏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感覺不焦慮不安,如自尊心受辱、成績不良、家庭不幸等,這時需要給孩子及時做心理輔導,讓孩子對人生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他們提高受挫能力,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