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環境愈來愈優越的今天,孩子越來越不吃苦耐勞了。不吃苦耐勞,就學不好,誰都知道,學習是一件苦差事;不吃苦耐勞,工作就做不好;不吃苦耐勞,就掙不來錢,生活質量就難以提高。那么,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
怎么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能力
1、吃苦耐勞的品格得從小培養,堅持不懈
從某種意義上說,吃苦耐勞也是一種習慣,是一個人意志的表現。人都有惰性,好享受,惡勞作,所以父母要有從小就得培養孩子勤快的自覺意識,從小事抓起,從懂事抓起,不松懈,力爭讓孩子打小就形成吃苦耐勞習慣,以便讓孩子在日后的成長道路上“不自覺地”踐行吃苦耐勞的品格。
2、父母自身要吃苦耐勞,以身作則,不怕付出
父母應自覺地為孩子樹立吃苦耐勞精神的典型,起地帶頭作用。有人說,孩子的成長經歷實際上就是模仿父母舉止行為的過程,說的就是父母對孩子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效果。
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首先自己就吃苦耐勞,為孩子立標桿,讓孩子在吃苦耐勞的環境中成長,自然就會變得吃苦耐勞了。
3、父母不可溺愛孩子
不要替孩子包辦一切,該孩子做的,就幫助孩子,讓孩子學會獨立完成。比如,要主動教孩子學會穿衣服,而不是自己親自給孩子穿衣服;教孩子自己如何用勺子、筷子,而不是每頓飯親自喂孩子。
帶著孩子上街,盡量讓孩子自己走路,而不是總背著、抱著孩子。只要父母堅定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的決心,就能為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品格打下堅實的基礎。
4、陪伴孩子晨練,不睡懶覺
可以給孩子制定作息制度,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也是習慣問題,難的是堅持。但這卻是培養吃苦耐勞品質、培養孩子頑強毅力的十分有效的手段。
如何讓孩子吃苦
1、要讓孩子有吃苦的意識
跟孩子上街的時候就要讓他幫我們提東西,平時讓他掃地擦桌子,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要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
2、培養孩子的獨立意志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負責。我們作為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要孩子自己去思考,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能有主見,從而為孩子以后打下基礎。
3、讓孩子在困難中接受挑戰
當孩子去努力嘗試的時候,我們不要過多的進行干預,只需要在一旁進行觀察。當孩子主動提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可以給一點簡單的提示和引導。然后多給孩子一些嘗試的機會,多給孩子挑戰的機會。
總之,家長的先給孩子做好這樣的榜樣,讓他知道吃苦耐勞的意義。雖然現在許多家庭中一個孩子的比較多,但是做家長也不要任由他的性格來寵愛,更不能溺愛。因此得出的結論是從小就必須要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