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生活的熱愛、執著、不怕困難的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就是孩子面對挫折時最強勁有力的精神支柱。那么怎樣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呢?
怎樣培養孩子承受挫折能力
1、幫助樹立獨立意識
孩子缺乏獨立意識會影響信心勇氣和能力,而這些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根源所在,作為父母,在日常要盡量讓孩子有獨立意識,自己決定以及處理個人事情,不要一味幫助孩子做決定,也不要過多干涉,在能接受的范圍內讓孩子自己處理。
2、及時對孩子做心理疏導
在成長的過程中,各種各樣的心理壓力會讓孩子感覺不焦慮不安,如自尊心受辱、成績不良、家庭不幸等,這時需要給孩子及時做心理輔導,讓孩子對人生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他們提高受挫能力,不會因為一點小事情而承受不了。
3、表揚要適當
現在的孩子有點小成就,父母就會格外表揚,大部分孩子是在充滿贊揚的環境中成長,甚至有些犯了錯誤,父母也會因為心疼而護短,卻不知這樣容易讓孩子形成任性、虛榮以及自我為中心等性格,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沒辦法面對困難和挫折。
4、幫助孩子克服管理情緒
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的情緒,并且管理好能得到穩定,并且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父母在平時要避免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孩子,言傳身教能讓孩子控制自己情緒,在生氣焦慮時不會失控。
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承受能力
作為父母,要懂得尊重。當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時,父母要認真傾聽并多鼓勵孩子思考和發言,從小與父母有良好溝通的孩子,通常認知面較其他同齡人更廣,對待逆境時的掌控感更強。生活中,要有意識的夸獎和贊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認可度,在遇到困難時孩子也會更加冷靜和自信。
作為父母,要學會放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曾說過這么一段話:“世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只有一種愛指向分離,那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愛。”父母終究無法陪子女一生,與其半生牽掛放心不下,不如在適當的時機體面退出。
沒有上過戰場的兵不是好兵,不經實踐的理論都是空談,直面逆境練就的生活本領能讓孩子受益一生。“獨立”將使孩子們煥發出更絢爛的人生光彩。
作為父母,要給予后盾。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急于批評,注意顧及孩子的感受,優先了解事情經過并和孩子進行原因分析。
一味的指責會讓孩子增加心里負擔,降低對于父母的安全,遇到困境反而會更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反之,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和擁護時,克服困難的決心會更加堅定,思考問題時也會更加冷靜、周全。
作為父母,應該從小就開始鍛煉孩子面對挫折,承受挫折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