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不想上學怎么辦?孩子不想上學肯定是有原因的,我們一定要明白,孩子是非常渴望跟人交流的,而父母則是他第一位的交流對象,我們一定要信任孩子,要有耐心去跟孩子溝通。
四年級不想上學怎么辦
1、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理由
當孩子不想去上學時,我們先不要急著對孩子發脾氣、呵斥孩子。如果孩子是在我們的威嚴下去了學校,也不會喜歡學習的。
所以,當孩子不想去上學的時候,我們不管有多么著急都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然后耐心地和孩子溝通,讓孩子自己說出不想上學的理由。
2、理解和接納
我們不要一味去指責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不想去上學的問題。試著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情緒,將更有利于孩子理智地思考是否去上學這件事。
當孩子把不想上學的想法表達出來以后,說明孩子對學校有著不愉快的感受。這時,我們不要對孩子說學校有多么好,說了也沒有用,因為孩子的情緒正處于不良狀態,是聽不進我們所說的話。
等孩子情緒平復以后,愿意和你傾訴了,我們要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跟孩子有效的親子溝通。
3、調整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家長就要調整自己的對于孩子要求,讓孩子不要在內心產生太大的壓力。另外,孩子如果是因為學習了新知識,在學習方法不夠科學而導致成績的下降,作為家長就要及時地與老師溝通,讓老師能夠給孩子適時的指導和幫助。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的根本原因
1、過分溺愛、放任自流或要求過嚴態度粗暴
有好多學生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對孩子放任自流。或把教養孩子的責任轉移給爺爺奶奶。由于照顧太多,過分溺愛孩子,這些小學生的依賴性強,懶惰思想嚴重。
導致這些學生缺乏責任心與自制力,上課自由散漫,獨立性較差,把不良的生活習慣帶到學習中來。久而久之,學習自然跟不上了,越是跟不上,越是不愿學習,形成了惡性循環。
2、父母感情不和,缺少家庭溫暖
孩子沒有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上有壓力,就容易引起厭學情緒。在與一個沒有完成家庭作業的學生談話時她這樣告訴我:“我爸爸昨晚又喝酒,和媽媽吵架,他們說要離婚,還問我要隨誰過。”在現代社會中,年輕父母很重視孩子的教育,但像這樣的家庭也不在少數。
3、家長對子女的期望過大,教育不得法
一些教師已經意識到應當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但家長不同意。為了自己孩子能“多學知識”,許多家長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后,還要布置額外的作業讓孩子做,有的則硬性規定每天作業時間必須達到2小時或3小時。
我們知道,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如此大量的、長時間的作業必然給他們心理上帶來負面作用。小學生長時間從事作業,往往導致注意力轉移,做錯題是常事。做錯題對小學生的作業行為是一種負強化,使學生越來越害怕做作業,厭煩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