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孩子厭學情緒的產生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中獲得的是失敗感、無力感、自卑感、乏味感等,他們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認為學習是痛苦的,繼而對學習產生厭惡。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孩子為何會厭學的六大原因?
孩子為何會厭學的六大原因
1、不會學習。孩子學習時往往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進行學習;不能選擇重要內容而拋開不重要的內容;無法將學到的知識正確、合理地表達出來。這樣,面對日益繁重的課業內容,自然產生厭學情緒。
2、目標不明確。孩子不知道學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數是為父母、為老師、為考上好大學而學,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更沒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隨大流,過一天算一天。
3、孩子缺少關愛。如果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就會覺得自己很可伶,于是他們幼小的心靈顯得更加脆弱,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從而胡思亂想,開始放縱自我,對學習置之不理,慢慢地厭學情緒也隨之而來。
4、學校教育的原因。有的學校為了升學率,采用千篇一律的“填鴨式”教育,不管學生的身心健康,而是對學生布置了海量的作業任務,把孩子當成了學習的機器;還有的老師排斥差生,對成績不好的學生進行體罰等行為,都會挫傷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
5、家教過于嚴厲。有的家長信奉“棍棒教育”,經常用粗暴的方式教育考試失利的孩子,殊不知以“武力”相逼的教育方式,不但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還會促發他的“叛逆”,產生強烈的“不想上學”的念頭。
6、社會環境因素。有些大學生畢業后臨時找不到工作,而沒有上過學、早早出去打工的孩子,后來卻有車有房;于是,人們就出現了這樣的思維,認為學習有什么用,還不如早早打工賺錢。在這種思維觀念的引導下,很多孩子就產生“學好、學壞無所謂”的心理,從而導致厭學行為。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家長應該如何引導
1、指導孩子學習方法。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2、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孩子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他是按照別人的評價去認識自己的。一個總是失敗的孩子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樂,也就不去努力了。
對于一個從未完成過作業的孩子,家長最好讓他先做幾道容易的習題,讓他能輕而易舉地完成,再調整作業的難度。如果孩子的學習不好,不要將失敗的原因歸為孩子不聰明,家長可以從學習態度、意志力等方面去尋找原因。
3、鼓勵孩子自我激勵。如果孩子能夠經常自我激勵、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學業失敗。首先要幫助孩子樹立自我激勵的目標。其次要讓孩子學會自我暗示,經常對自己說激勵的話,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讓孩子在行動中擺脫消極情緒。
中小學生厭學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經常逃學或曠課,家長以為他上學了,結果他在外面偷玩;
2、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東張西望,與前后左右同學打鬧,不好好聽講;
3、不做作業,或者不好好完成作業,做作業時,磨時間,東搞搞西搞搞,一會玩玩具,一會提出要看電視;
4、在學習上,愛找客觀,找歪理由,為自己的學習不好開脫;
5、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學習感到痛苦,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
6、心理上是消極對待學習,厭惡學習,行為上千方百計遠離學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