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厭學可采取的措施:1、當孩子做好的時候,家長要及時鼓勵支持孩子;2、家長面對孩子的厭學要保持冷靜,尊重孩子的意見,不要強迫孩子;3、改變孩子的學習環境,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學生厭學的原因及對策
1、父母給孩子過大的壓力
進入小學,孩子成長的比拼正式拉開大幕,起跑線的高低之爭讓父母們不得不盡責盡力:每晚盯著孩子的功課,對開小差、寫錯字、算錯題這些行為立即糾錯指正,布置額外的課外練習,嚴格控制孩子玩的時間,對各種課外輔導班格外熱衷,和學習相關的道理經常灌輸,孩子的成績和表現儼然成為了父母情緒的晴雨表。
2、孩子的自我否定
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對學業成就和未來成功過渡關注的社會大背景下紛紛倒下。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過程痛苦而無趣,父母們的傾力安排讓孩子們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沒有掌控感和成就感,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學習上無法感受到自我價值,更多地感受到的是被評判、被要求,感受到的是父母們有條件的愛。
3、學習方法不對
學習方法不對頭,越學越難,而不是越學越易,最后被難倒了,不愿再學了。這種厭學好比騎著毛驢上月球,越走越難?;A太差,根本跟不上學習進度,最后不得不當逃兵。
學生厭學可采取的措施
1、及時給孩子鼓勵和支持
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給予鼓勵支持,失敗的時候給予接納和幫助。孩子希望在大人面前證明自己很厲害。孩子有強烈的自卑感和虛榮心。如果他們模仿大人行為,并且做得很成功,受到表揚,他們會感覺虛榮心受到滿足。如果模仿失敗,他們會感覺挫敗,甚至憤怒,因為感覺到自卑。
2、家長要保持冷靜
在逆反期內,家長不要跟孩子斗氣較勁,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尊重孩子,發揚家庭民主,多聽各方意見,給孩子辯解的機會和改錯的時間,不要以家長的“威嚴”壓制孩子,強制孩子屈服。
3、改變孩子的學習環境
要改變厭學的學習態度,首當其沖是改變孩子的學習環境,這樣的環境需要社會、家庭、學校三者之間相互配合。一個重學、樂學的學習氛圍是需要社會鼓勵、家長關懷、教師重視和同學的友好。只有這樣,厭學學生才能消除他被拋棄、被歧視的感覺,對于學習的態度也由厭惡感轉變為舒適感、從而積極主動地開始新環境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