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長有必要和孩子認真談一談,看看孩子怎么說。
請家長一定要注意,但凡孩子上了高中有厭學情緒,一般都和父母的關系不是很好,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學業看得太重,過多嘮叨孩子,甚至督促提醒孩子抓緊時間學習,才惹的孩子內心特別反感。你越是逼著他學,由于逆反心理作怪,孩子就會偏不學,甚至想著辦法磨蹭拖拉,讓家長最后精疲力竭。現在該到了孩子認真談談的時候了,但是家長必須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這次就是想了解你對上學的真實想法,絕不是為逼你學習,請你給我說真心話吧。
2、當孩子向父母表明態度后,家長要持理解的心態面對。
不管孩子說愿意不愿意上學,家長都要理解孩子,因為上學讀書的是他,而不是家長本人。如果你非要逼著孩子去實現你的愿意,保證看到孩子頹廢的學習態度會讓你煩躁不安,甚至想打罵孩子。
不管怎么說,還得尊重孩子的選擇,可以坦然地對孩子講:“如果你不愿意上學,那就別整天遭那個罪了,收拾一下行李,準備出去打工吧,反正你現在也有力氣掙錢養活自己了?!被蛘哒f:“如果你愿意上學,那你就調整一下心態,我們把讓你反感學習的原因找出來,絕不能每天別別扭扭上學,換誰也感覺日子難熬。”類似的話,會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理解與尊重,愿意和你平等對話。
3、家長重點從孩子是否能跟得上課查找原因,不要盲目胡思亂想。
高中課程難度遠比初中時難多了,不管你孩子初中成績如何優秀,可能進入高中后都會因為不適應環境,高中的學習思維和方法沒有更新,導致對課程接受起來比較慢,理解起來有困難,時間長了會讓孩子越落越多,直到最后實在沒氣力追趕老師的教學進度。
像這樣的情形每年都有很多,因此,需要家長重點查找孩子是否能跟上得教學進度,先從孩子每天完成課外作業情況查起,看看他是否能獨立完成作業,是否有很多空題不會做,是否有從網上抄答案或抄同學作業的現象。還可以和班主任老師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4、找到原因后,正向激勵和引導孩子,讓孩子把目光往高中畢業后看。
很多高中生由于自己沒有學業規劃,生活也沒有目標感,會在產生厭學情緒后特別頹廢。只想混一天算一天,如果題主的孩子有這樣的消極度日的表現,我建議你現在從學業規劃著手和孩子談,明確告訴孩子:“你既然不愿意離開學校早早走上社會,靠打工生存,那就把目光先往高中畢業這塊看,現在大學錄取率已經非常高了,即使你考不上普通大學,也還可以讀高職高專,報考高職院校分數很低,你只要能堅持學習,保證能至少上一個高職高專。但是如果你現在什么也不學,你讀完高中就算學業到頭了,想想看,你是努力一把拼完剩下的高中時間,還是就這么下去,反正爸爸媽媽絕不同意你以這樣的態度生活和面對學習?!逼鋵?,孩子對父母的態度很再乎,必須要表明。
5、幫孩子找一對一補課老師,從厭學的某一學科入手進行輔導。
我見過不少跟不上課的高中生,每天始終處于被動應付學習的狀態,因此,家長有必要和孩子的老師聯系一下,把孩子目前學業基礎差的現狀講明,希望老師能破例允許孩子不必跟著每天的作業進度走,而是在家里請家教老師或報外面的補課班,從基礎上學起。
因為不抓基礎,孩子可能什么都學不進去。一般來說,只要家長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和老師協商,老師都會允許學生不必非要完成當天作業。隨后,家長和孩子一起去選擇補課老師,要么請來家里的一對一老師,要么去外面的輔導機構。只要給孩子選擇權,孩子會從中選擇一種方式,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每天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樂觀起來。
6、家長必須要清楚你的孩子仍然還處于青春期,要按青春期教育方法進行。
高一和高二的孩子仍然處在青春期階段,一般到高三時才到成人年齡。家庭必須要清楚孩子還在青春期這個特殊成長階段。在青春期里,孩子會意志力差,自控能力也弱,需要家長通過不斷的激勵和陪伴,才會讓孩子被帶動生活與學習的節奏。如果家長想偷懶靠孩子自己去落實補課計劃,那根本不可能。
只要家長每天陪伴左右,孩子會在被監督之下去完成學習任務。事實上,只要家長調整好心態,你每天樂觀一些,開朗一些,會帶動孩子的積極情緒。但這很考驗家長的心態,因為你如果過度關注孩子成績,看到孩子成績得不到提升,你肯定焦慮,因此,需要家長自我調整好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