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天生活潑愛動,上課不認真聽講,一會扣扣橡皮,一會削削鉛筆,反正就是不往學習上使勁,這嚴重影響了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對于孩子這種做不下來愛做小動作的行為,家長也很是苦惱。那么,家長怎樣改掉孩子上課小動作呢?
家長怎樣改掉孩子上課小動作
1.讓孩子知道課堂紀律
家長要給孩子講清楚上課應該遵守的規則,告知孩子上課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孩子心里有了是非觀,慢慢地就會改變很多了。
2.用游戲訓練孩子的自控力
平時可以跟孩子多玩游戲,鍛煉孩子的自控力,比如“木頭人”,如果孩子忍不住動了,就屬于犯規,接受懲罰。
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首先不能一味的斥責,甚至是向孩子動手。要知道,孩子們的自制力都是很差的,再加上對社會以及自身認識不足,做出不守規矩的行為也是可以理解的。家長在這時不要過多的關注事情本身的對錯,而是要思考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幫助孩子改善自己的行為。那么,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應該怎么做?
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應該怎樣做
1、了解孩子的動機
小孩子上課做小動作,家長首先要了解孩子為什么這樣做,然后對癥下藥。如果孩子不喜歡聽課,就要想辦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孩子也會因為理解的太快而感到厭倦,進而不自覺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這時候就要教會孩子腳踏實地,有重點的進行聽講。
2、培養孩子時間觀念
要擬訂作息時間表,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做事不能磨磨蹭蹭,不能一心兩用。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讓孩子心里有底,這樣生活有了規律,也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發展。但是孩子剛開始可能不大適應,家長要耐心引導。當孩子做錯了事家長不要過分的指責與批評。
孩子課堂上總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時會做小動作,影響自己的同時,還會影響周圍的同學,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對老師的講課質量造成影響。而導致孩子上課小動作很多的原因有很多,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找到問題的根本,幫助孩子改正問題,養成孩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孩子上課老是有小動作怎么辦
1.首先要向孩子講清道理,要讓他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則什么事也做不成。
2.對于在上課時有小動作的孩子,家長可以和老師良好的進行溝通后,盡量能讓老師給安排在最前排。這樣對于孩子的小動作會出現約束性和監督性,并且當慢慢形成習慣后,就會減少孩子上課有小動作的現象。
3.在孩子不做小動作的時候表揚他,強化他的是非觀念,強化正面引導,讓孩子產生糾正自己行為、改善自己言行的成就感。這比一味的批評要有效。
4.把孩子過多的精力引導到有意義的活動中來。好動的孩子往往都是因為精力旺盛,所以在課堂上就顯得活動力過多,對于這樣的孩子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揮出來。
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可采取的教育辦法:1、家長要合理幫助孩子疏導,不要一味只追求孩子的成績,不關心孩子努力的過程;2、家長不能強硬阻止孩子,要讓孩子釋放自己的精力,注意孩子的安全即可;3、多多陪伴孩子,給予孩子安全感,提高孩子的注意力;4、積極給孩子營造安靜的環境,不斷提高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上課愛做小動作怎么辦
1、合理幫助孩子疏導
有些孩子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學習內容對他們來說太簡單,對所要專注的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則是因為學習內容太難。如是作業有難題,可以幫孩子點撥作業的思路。如是覺得作業量大,產生焦慮的原因,家長們要合理幫孩子疏導,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專心,只追孩子學習的結果,而不問過程。
2、不要強硬阻止孩子
對于好動的孩子,我們總是擔心孩子會受傷而阻止他。其實,這樣做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愛跳愛跑可以起到強身健腦的作用,對于他的成長是有利的。另外,如果我們阻止了孩子的好動行為,孩子的精力就無法得到釋放,他就會感到無聊、焦躁,這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我們不能阻止孩子的好動。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玩耍的時候,我們最好陪伴在孩子身邊,并告訴孩子一些注意事項,以此保證孩子的安全。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也不能任由孩子發展,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的活潑好動煩惱,不知道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幫助孩子,尤其是像8歲這樣的孩子,真是愛動的年級。
8歲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怎么辦
1、給孩子創造一個合適的環境。孩子不專注是因為受到外界因素影響,那么想要改正這一點,家長們就可以從減少外部影響入手幫助孩子。家長們可以讓孩子獨自在房間中學習或看書,并且把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注意力的物品拿走,比如玩具、課外書等等,當孩子處于一種只能學習的環境,孩子就會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專注度也會逐漸提升。
2、引導孩子定時完成一件事。大多數孩子做事情時并不在意時間長短,如果家長們不去限制,孩子就會覺得現在不做也沒關系,而把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建議家長們給孩子安排一些要定時完成的事情,可以是讀書,也可以是寫作業,家長要明確地告訴孩子,這件事需要在什么時間內完成,比如說寫作業,如果作業量不多的情況下,家長要限制孩子在1個小時內要寫完,孩子為了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專注度就會提升。
3、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生活中有很多時候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規則,孩子規則感較弱,上課時就容易出現異常的舉動,但如果家長幫孩子建立了較強的規則感,孩子就能明白上課時做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其實是不對的,從而逐漸約束自己的行為。家長們可以從生活中的點滴入手,比如物品的擺放和整理,家長們要引導孩子明白什么東西應該在什么地方,當孩子意識到生活中存在規則,專注度也會有所提高。
孩子上課調皮愛動的原因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老是搞小動作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要先放松心情,心平氣和的孩子交流溝通;2、建立時間規律,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3、排除信息干擾,為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4、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枯燥乏味的事情,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上課不認真聽講老是搞小動作要怎么辦
1、家長要先放松心情
不要訓斥,要擁抱她,呵護她,陪伴她,這個時候我們要放松孩子的心情,首先要放松我們成年人的心情,爸爸媽媽的心也放松了,孩子的心理自然放松,他就不會處在緊張之中了,爸爸媽媽起到了決定的作用,所以,如何教會孩子和老師相處,就是教會孩子和自己相處,不訓斥孩子,不高高在上,沒有權威感,和孩子平心靜氣的交流,這樣,孩子不懼怕父母,孩子就不會懼怕老師,上課就不會走神。
2、建立規律,時間表要固定
有一個孩子曾抱怨道:“有好幾次我正要去做作業,但一聽老媽催‘快去做作業’,我就不想去了。”因此,家長要和孩子約定一個固定地做作業的時間表,比如晚飯前做作業,還是晚飯后做作業。一旦建立規律,家長就不用老提醒孩子“該做作業了啊”。時間一到,孩子知道該是做作業的時間了,就會集中注意力在該段時間內解決作業問題。
很多家長的孩子平常學習中是否會有,做作業慢、邊做邊玩、家長督促一句,認真一兩分鐘、孩子上課小動作多、上課心不在焉等行為?相信很多家長都為此惆悵,一部分家長會以為等孩子在長大些自然就好了,甚至一部分家長憤而訓之,這樣對孩子注意力集中非但不會有好轉,反而會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危害!那么,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如何教育?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如何教育
1、查明孩子分心原因
有些孩子不專心、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學習內容對孩子來說太簡單,孩子對所要專注的內容不感興趣,有些孩子則是覺得學習內容太難,孩子無法獨立完成導致分心做小動作。如果孩子作業有難題,家長可以幫孩子點撥作業的思路。如果孩子覺得作業量大,產生焦慮的原因,家長們要合理幫孩子疏導。
2、合理分配注意力
5-7歲的孩子能聚精會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時間為15分鐘左右;7-10歲約20分鐘;10-12歲約25分鐘;12歲以上是30分鐘左右。家長要掌握孩子的注意力特點,科學合理安排規定好孩子學習、休息、活動的時間,引導孩子學習一段時間后,應該讓孩子放松或者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