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課堂上總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時會做小動作,影響自己的同時,還會影響周圍的同學,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對老師的講課質量造成影響。而導致孩子上課小動作很多的原因有很多,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習慣,找到問題的根本,幫助孩子改正問題,養(yǎng)成孩子認真聽講的好習慣。
孩子上課老是有小動作怎么辦
1.首先要向孩子講清道理,要讓他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否則什么事也做不成。
2.對于在上課時有小動作的孩子,家長可以和老師良好的進行溝通后,盡量能讓老師給安排在最前排。這樣對于孩子的小動作會出現約束性和監(jiān)督性,并且當慢慢形成習慣后,就會減少孩子上課有小動作的現象。
3.在孩子不做小動作的時候表揚他,強化他的是非觀念,強化正面引導,讓孩子產生糾正自己行為、改善自己言行的成就感。這比一味的批評要有效。
4.把孩子過多的精力引導到有意義的活動中來。好動的孩子往往都是因為精力旺盛,所以在課堂上就顯得活動力過多,對于這樣的孩子要進行正面的引導,使他們的過多的精力能發(fā)揮出來。
孩子上課小動作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上課小動作多,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對外界其他的事情有好奇心,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可以改善上課小動作多的情況。
2.缺乏學習興趣
孩子對課堂學習的內容不感興趣,缺乏學習的樂趣,在課上就會有一些小動作,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3.理解能力落后
一些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專心聽講,遵守紀律,但是到了五六年級就開始走神,特別是老師講到深奧知識的時候。
其上課走神的原因在于聽知覺能力落后,在聽講過程中獲取的信息量慢或者加工比較慢,老師講的知識未能進入孩子已有的知識結構,使孩子不知道老師在講什么,故而出現注意分散的情況,使得孩子小動作很多。
4.孩子的自控力較差
孩子有時候不一定是真的不想學習,很多時候可能是一種不由自主的行為;面對太多環(huán)境干擾信息,以及在家未形成有始有終的良好習慣等,這些都會導致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變差,造成上課小動作很多的情況發(fā)生。
三步讓孩子養(yǎng)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幫孩子收藏
1.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技巧
當孩子有一個認真聽講的計劃和概念之后,家長還要告訴孩子認真聽講的技巧是什么,也只有讓孩子了解并且感受到過程的重要性,他們才能夠通過過程去達到認真聽課的效率。
2.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想要讓孩子在上課的時候做到認真聽講,就要想辦法讓孩子對學習感興趣,但這樣還不夠,還應該想辦法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這樣孩子在對待學習的時候,才會更加認真,成績才能變得越來越好。
3.給予表揚,增強孩子自信心
家長應該要調整自己的情緒,耐心的引導孩子。發(fā)現孩子做的好的時候,要不吝嗇表揚,孩子都是喜歡被夸贊的,所以作為家長,多給孩子鼓勵,激發(fā)孩子內心的價值感,讓孩子更有信心的完成任務,孩子也會更愿意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