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過分放縱、放任或過分要求的態度。
有很多學生因為父母忙于工作,忽視了教育孩子的責任,對孩子放任自流,或者將養育的責任轉移給祖父母。
由于過度照顧和放縱孩子,這些學生高度依賴和懶惰。結果,這些學生缺乏責任感和自制力,課堂上自由散漫,獨立性差,給學習帶來不良的生活習慣。久而久之,學習自然跟不上,越是跟不上,越不愿意學習,形成惡性循環。
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達到了成人的水平,甚至會責罵他們。對孩子嚴格固然重要,但過分嚴格,尤其是粗暴對待孩子,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2、父母感情不和,缺乏家庭溫暖。
眾所周知,溫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在這樣一個自由、平等、和諧、充滿愛心的環境中,孩子們會輕松自在、精神振奮,容易產生快樂的情感體驗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能充分實現自我價值。他們的獨立學習、解決問題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相反,一個充滿“戰爭”氣息的家庭,只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和不安全感。孩子沒有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心理壓力大,很容易造成厭學。
3、學生對閱讀的目的感到困惑。
一方面,學校思想教育薄弱,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把追求“高分”和個人幸福作為教育的唯一出發點。面對動蕩的市場經濟,學生看到,讀書不“高”,一樣可以賺錢,還有很幸福的生活,讀書的作用產生懷疑,使得學校思想教育薄弱。
另一方面,以分數進入重點高中的現狀,讓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感到失望,因精神空虛而失去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