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情緒在每個學生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發(fā)生的,只不過大部分發(fā)生在中學時代,因為這個年齡階段正處于我們常說的“叛逆期”。那么,初中生為什么會厭學呢?
初中生為什么會厭學
從懵懵懂懂的幼兒時期被送入幼兒園,到成年以后踏入大學的校門。這中間的十幾年間,父母都是叮囑要好好學習、認真學習、努力學習,但是很少有父母和孩子一起探尋學習的意義。直到孩子逐漸長大,有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后,再回過頭來想才逐漸明白學習的意義。
中學以前,孩子都比較聽話,父母讓好好學習就是命令。然而到了中學時期,由于青春期和叛逆期的到來,孩子逐步有了自己的意識,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意識萌芽的初期,就覺得自己已經(jīng)是個獨立的人了。這個時候父母再讓做什么就會很抗拒,覺得自己已經(jīng)獨立了,能有自己的規(guī)劃了,不需要再聽從父母的指揮了,具體表現(xiàn)就是叛逆。
這時候由于父母之前沒有好好引導,某些孩子就會對學習產(chǎn)生懷疑,覺得學習是無意義的事,不想學習。或者是受到外面世界的誘惑,比如游戲、手機、電腦等等。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和孩子及時的溝通,空余時間多找孩子談談心,找出具體的原因并將孩子逐漸引導回來。
總結起來,中學生不愿意上學的原因有兩點:
1.叛逆期,覺得學習無意義。
2.受到外面世界的誘惑。
初中生厭學怎么辦
1.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孩子面臨困難,家長要幫助孩子一起面對,一起尋找解決方案。
2.家長首先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系統(tǒng),理一理家庭教育中的各種情況,夫妻關系、家庭氛圍、親子關系和溝通模式,看看孩子的心有沒有對家長關閉。
3.孩子的心已經(jīng)向家長關閉的,就要尋求外部的幫助,老師、親友、同學或者其他,尋找能夠幫助孩子的社會資源。
4.家長要去修復與孩子的親子關系,用溫暖打開孩子的心扉,通過與孩子的共情溝通,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通過自己的切身案例跟孩子分析,跟孩子溝通過程中做到三不政策(不打斷、不批評、不指正)。
5.愛若在,希望就在,家長需要不斷的學習成長,成為孩子的知心人,才能夠找到孩子厭學的根。親子關系良好的,家長與孩子好好溝通,一起面對學業(yè)競爭,孩子會好起來的。
初中生厭學的原因有很多種,教師和家長要仔細分析,關注孩子的情緒,進行科學正確的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