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孩子,進入學校是以一種新鮮感走進校園的,如果此時父母對孩子的要求過低,整日忙于自己的事,而忽視了孩子入學后的心理變化,一旦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認為學習太苦而失去了興趣和動力,孩子就會變得厭學。
初中生為什么不愿意去上學
1、孩子心理發育不成熟,孩子雖然智力水平屬于正常,但適應能力差,缺乏積極的進取精神。自信心缺乏,開始孩子對學習很感興趣,信心十足。但孩子的創造力和與眾不同的行為往往被思想保守、生活刻板、只注意分數的父母所壓抑。
2、習得性無助感即孩子對學習成敗的態度問題,學習當然存在成功與失敗,但如何對待成功與失敗往往對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經常看到的是學習中的失敗而沒有成功的希望,這時就會降低學習熱情,喪失努力學習,爭取優異成績的自信心。
3、在現實中老師總是喜歡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并通過各種方式將自己對他們的肯定評價傳遞給他們,如果孩子得不到肯定和期待的目光,自然信心下降。
初中生孩子的積極性可以這樣來提升
家長要幫助初中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長在陪讀時不要一直盯著初中生看,這樣他會很緊張,更沒有學習的興趣了,會很容易分神。可以試著和初中生比賽,比如家長看兩頁的書,初中生寫一頁的字。這樣他就會有動力,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家長適當要引導初中生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學校里單調枯燥的文化學習會逐漸消磨初中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家長可以根據初中生的興趣引導他參加多種文化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初中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興趣愛好。
可以引導孩子確定好自己的短期計劃和長期目標,讓厭學的孩子制定一個學習計劃表,每完成一個短期目標就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這樣更有益于孩子增強自信,學習也更容易進步。
家長這樣開導不想上學的初中生,幫助孩子轉變思想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2、家長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孩子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松,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3、家長對孩子要多表揚鼓勵,少指責打罵。孩子都有自尊心,當孩子的成績被大家認可時,他們倍感自豪。家長不要放過每個值得表揚的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后要讓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要讓他知道成功是多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