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區別成功人士和普通人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歡讀書。閱讀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人們一項必不可少的貼身技能,家長們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愛讀書的好習慣。那么,如果小孩不喜歡讀書做家長該怎么辦呢?
小孩不喜歡讀書做家長該怎么辦
1、以身作則:孩子的習慣通常都是在平常的生活中養成的,他們愛模仿別人做事,尤其使父母。孩子看到父母做什么,孩子也要做。當然,要想使孩子養成讀書的好習慣,自然要從家長入手。家長要遠離手機,平常空閑時,自己先拿起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閱讀,孩子當然也會照著家長的方法去做。如果孩子不愿意,那家長也有理由(爸爸媽媽在讀書要保持安靜)拒絕孩子,讓孩子去讀書。
2、陪孩子看同一本書:為什么要陪孩子看同一本書呢?因為孩子在自己閱讀時,有時候根本不知道自己看到了什么,不明白書中講了什么,甚至有些字還不認識。所以,家長要一邊陪孩子讀,一邊給孩子講講書中的故事和得到的主要信息,順便教孩子認字。何樂而不為。
3、閱讀之后讓孩子盲講:在同孩子看完一本書中的故事后,家長就以為完成任務了。這樣對孩子是一種不負責的表現。家長應該在孩子看完書后,讓孩子講講書中講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物。最后問孩子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或者學到了什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4、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應該不陌生。所以,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還可以帶孩子多去圖書館。因為在圖書館里,大家都在看書,安安靜靜的。這時,孩子也會融入到這種氛圍當中,拿自己喜歡的書,靜悄悄的讀自己的書。在離開圖書館后,家長可以一邊領孩子玩,一邊”請教“孩子的學習成果。
5、合理安排周末時間,帶孩子去書店:周末大家都休息了,家長應該給孩子合理安排一下周末時間。比如,孩子的作業,帶孩子玩,帶孩子購物,然后帶孩子去書店買書。這樣,孩子不但會覺得很輕松,而且慢慢的也會變得做事有條理了。在書店,孩子挑自己喜歡的書買,但是,家長要記住,不要買的多了,一個星期看一本為好。這樣,孩子不但有了自己的任務,而且也愿意來書店了(因為那里還有他想要的)。
6、孩子在讀書時有了成果,家長應適當給予獎勵:孩子在每次讀完書時,家長要檢查孩子的成果。講的好獎勵就高,講的不好那獎勵就少甚至沒有。這樣孩子會為了自己想要的而認真讀書,更會想著辦法多讀一些書從而得到更好的獎勵。這樣,孩子不但主動讀書了,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養成了讀書的習慣。不僅如此,孩子還學會了演講,認識了很多字等等。
家長如何培養小孩閱讀興趣
一、多講故事,激發興趣
平時討論什么樣的妻子這才是好妻子,真正的好妻子只有當她成為母親的時候才顯得出來。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媽媽的教育引導關系到孩子的終身成長。
孩子不喜歡閱讀,作為媽媽,可以從講故事入手。孩子最喜歡聽故事,媽媽要細心觀察,從孩子喜歡的故事講起,不要一開始就講高深難懂的故事。既然是老師,就得“分析學情”,摸準孩子的脈,由淺入深,重點從激發興趣開始。
除了讓孩子聽,還要適時引導孩子說,讓孩子學著講。先在媽媽面前講,逐步擴大到在家人面前講,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講在外人面前講。能聽故事能講故事,孩子慢慢就會喜歡閱讀了。
二、多搞活動,開發智力
多帶孩子參加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去成長。特別關注有利于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活動。聽和說的能力強了,智力的開發會很好。讓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傾聽,也在活動中學會傾聽孩子,讓孩子在活動中有成就感,并在活動中慢慢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激發閱讀的內需。
當孩子有閱讀內需之后,循序漸進,慢慢增加孩子的閱讀量,千萬不要急于求成,揠苗助長,那樣會傷害孩子的閱讀興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媽媽就要熱愛閱讀,用自己的閱讀帶動孩子的閱讀。
三、父親參與,剛柔并濟
培養孩子是父母雙方的責任,母親在實事上會做得多一些,父親在方向的把握上要多動腦筋,大局的掌控上要有所作為。父親也可以充當“旁觀者”的角色,對母親和孩子及時表揚鼓勵,讓整個家庭充滿正能量,充滿智慧!
父親的參與多給孩子注入陽剛之氣,培養孩子的大局觀念,讓孩子有擔當有責任感。從理性的高度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和習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