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時,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甚至是因此厭學,此時家長要重視孩子學習之中遇到的問題,為孩子愛上學習掃清障礙,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小孩子不喜歡學習怎么辦
1、讓孩子搞清楚學習的目的。學習是一件非常積極向上的事情,能夠上學十分幸運,是人生的獎賞,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點,搞清楚學習的目的,才是孩子愛上學習的前提。
2、抓習慣養成,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特別是剛上學的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沒建立起來,假如孩子剛開始學習成績不好,那么他將很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再放任不關注孩子的學習,孩子很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如此,父母要負很大的責任。越早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越有利于孩子愛上學習。
3、父母要在家中給孩子營造學習的氣氛。孩子寫作業時,我們可以在旁邊看書,并對孩子說:“你寫這兩行字時,我想要把這頁書看完,你別寫太快哦,不然媽媽就趕不上你了”這很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勝心,他想超過你,就一定會“小宇宙爆發”默默抓緊寫完。
等陪孩子寫幾天作業后,你還記得真心感謝他,對他說:“陪你學習的這段時間,媽媽把這本書看完了,如果照這樣的趨勢陪你寫幾年作業,媽媽也一定像你一樣進步不少。”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孩子愛上學習的必要保障。
4、當學習遇到困難時,先認可孩子的畏難情緒,再陪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當孩子遇到不會的做的題目時,家長喜歡說:“這題沒什么難的,很簡單。”這種做法是錯的。
心理學有個詞叫“同頻共振”,也就是孩子的內在感覺只有被認同時,才能跟父母產生共鳴,后面父母說的話他才會聽。所以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首先我們要認同孩子的畏難情緒,一起想辦法解決。
5、父母要做好榜樣。如果孩子貪玩,不愛學習,父母應該要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夠好了。如果說作為父母的你一下班回到家就玩手機,打麻將,看電視,那么孩子也會耳濡目染,慢慢的就不愛學習,光想著玩兒了。
如果家長能夠做好榜樣,在孩子面前多讀一些書,那孩子也會受到熏陶,慢慢的愛上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的原因
1、個人因素。比如孩子本身成績并不好,父母和老師都不關心他們的成績,即便進步了,也只認為是運氣好。且有些老師只偏心成績好的學生,包容好學生的錯誤,卻認為差生無論成績品行都不好。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信心,不再努力。
2、內在驅動力不夠。一些孩子放學回家后能躺著絕不坐著,自己的事情能不做就不做,甚至連作業能拖就拖,這種是跟孩子的內在驅動力不夠有關。
很多父母從小包辦任何事情,沒有教會孩子獨立,導致孩子將這些生活習慣轉移到學習上。也讓孩子因為作業沒有按時完成,害怕老師譴責而不愿上學,總想待在家中玩耍。
3、提不起興趣。因為孩子個體差異,每個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同興趣點也有所不同,在他們成長發育的過程中每一項技能都是通過探索學習而獲得,若因為父母的做法或者生活上的誘因導致孩子對學習失去興趣,如老師上課枯燥,會使他們認為上學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也就會排斥上學。
提高孩子學習興趣的方法
1. 讓學習變得有趣:引入互動和引人入勝的學習方法。 使用教育游戲、拼圖或在線平臺,讓學習變得愉快。 結合實踐活動和實驗,將概念變為現實。
2.設定可實現的目標:幫助您的孩子設定現實可行的目標。 將較大的任務分解為較小的、可管理的步驟。 當他們達到里程碑時慶祝他們的進步并獎勵他們的努力,提供積極的強化。
3.創造一個支持性的環境:指定一個安靜、光線充足且不受干擾的專用學習空間。 建立一致的學習程序并提供必要的材料,例如書籍、文具和舒適的工作空間。
4. 成為榜樣并提供指導:通過分享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來表現出學習的熱情。 參與有關有趣話題的對話并鼓勵批判性思維。 在他們面臨挑戰時提供指導和支持,幫助他們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