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宅的孩子一般都比較內向,不愿意出去玩、不愿意和人交流這些都是常見的現象,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外界環境感到陌生或不安全,或者他們對室內的活動更感興趣,父母要適度的開導孩子,另外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孩子不喜歡出門只喜歡呆在家里怎么辦
1.為孩子創造積極有利陽光的生活環境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帶著孩子外出旅行,或者去親戚朋友家走動,與同學或者熟悉的小伙伴的家人一起聚餐等等,幫助孩子增強積極心態。
2.鼓勵孩子出門,增強鍛煉
走出家門,鍛煉不僅僅可以強身健體,也可以為孩子提供交友機會。
3.父母做好榜樣作用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如果父母經常宅在家里,不喜歡外出,那么孩子多半也是這樣的,孩子都喜歡跟著父母學,而且當父母趕孩子出門時,孩子一反駁,說家長都不出門。所以父母應該多出去走走,擴大社交面,讓孩子也成為性格開朗的好孩子,也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出門,讓孩子感受外面的精彩世界。
4.培養孩子的運動興趣
生命在于運動,家長應該多帶著孩子運動,看看孩子喜歡打乒乓球還是羽毛球、籃球等等,喜歡上了運動,孩子就不會在家里呆著了。此外還有很多流行的跳跳球等活動,孩子都比較喜歡,或者讓孩子找一些小朋友玩綁腿跳、沙包等游戲也是不錯的,都比長時間呆在家里好多了。
孩子為什么喜歡呆在家里
1.環境原因
孩子平常接觸接觸最多的環境就是家庭,孩子內心清楚家庭是一個很安全的地方,也是一個很安心的地方。
而外界環境充滿著未知,人本能會對未知的東西產生恐懼以及焦慮感,所以孩子會比較喜歡待在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內心抗拒陌生的環境。那么孩子當然就不喜歡出去玩兒,而是愿意呆在家里。
2.蛋殼心理導致
蛋殼心理顧名思義是指一種非常脆弱的心理,就像雞蛋殼一樣,輕輕一觸碰就會碎。如果孩子的心理很脆弱,很可能也會抗拒陌生環境。一般來說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擁有蛋殼心理。如果你發現你家的孩子心理很脆弱,而且很抗拒跟別人接觸。
建議家長好好想一想,是不是因為以前孩子在跟別人接觸的時候,鬧過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導致孩子產生了心理陰影。
舉個例子:我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見到有些大人經常會逗弄孩子,比如說沖孩子做鬼臉,或者捏孩子的臉,或者逗孩子你爸爸媽媽不要你了。這些現象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見到,但是只可惜很多家長都會認為這只是一個小玩笑,所以會忽略這些現象。
3.自卑效應的影響
有專家曾指出:一個人的自卑感往往從童年時期就有跡可循,大部分自卑人群的父母,其實都在對孩子進行著長年的心理迫害,而在這種慢性心理中毒的影響下,自卑便深深嵌入性格。
當孩子自卑的時候,也會比較抗拒與他人接觸,因為孩子擔心自己有做不好的地方會被別人嘲笑。所以就干脆一個人呆著,這樣也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可是很多家長卻很迷茫,我愛孩子還來不及,怎么可能會迫害孩子呢,完全不知道為什么孩子會自卑。
根據經驗來說造成孩子自卑的原因往往是因為家長的錯誤教育方式。
孩子自卑只想天天呆在家里怎么辦
1.多鼓勵孩子,贊美孩子,好娃娃都是夸出來的。
2.不要拿孩子來做對比,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禮物,都是最棒的,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誰誰家的孩子考試成績多好,多優秀,你怎么這么笨?
3.孩子做錯事,不要吼孩子,不要以大人的思維去要求一個孩子,畢竟孩子心智還沒有成熟,多講道理孩子還是聽的。
4.多帶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多和差不多大的孩子交朋友,做游戲,父母也要多陪孩子,在一起做親子游戲,陪孩子看個電影,做個手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