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有各種的問題出現,最不愿意看到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沒有上進心。在生活當中,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總是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的,而且有許多父母在面臨著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時,都會顯得比較被動。
孩子上進心不強怎么教育
從孩子的家庭環境入手。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和諧、寬松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敢說敢做,能夠很好地表達自己的意愿。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家長不要一味地埋怨、指責,要給孩子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要正確地引導他們,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進取心。
家長要學會經常鼓勵自己的孩子,給予孩子肯定,鼓勵孩子并不是總是要表揚孩子,表揚多就會讓孩子驕傲自滿。家長的一味批評,會讓孩子感到自己很沒用,什么事都做不好,沒有自信心,這樣的孩子害怕輸,就不會給自己定下目標,缺乏進取心。
培養孩子競爭的意識,但注意要正確地引導,不能總是讓孩子產生無論做什么都一定贏的心理。如當家長和孩子玩象棋的時候,要注意引導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孩子贏了要提出表揚,但要告訴孩子不能驕傲,輸的時候,要給予鼓勵,要告訴孩子沒有什么人一生中總是成功。
為孩子制定目標的時候,一定要想到當孩子達到這樣的目標時能不能在有所成就的時候給他們帶來一些刺激。假如讓孩子在短時間內數學考到90分,如果能夠做到的話,就給孩子獎勵一個小玩具,當孩子得到這方面的刺激之后,必然就會激發他們努力的欲望。
孩子為什么會缺乏上進心呢
當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或被老師批評時,他們可能會感到自己失去了自我價值感或成就感,從而產生消極情緒或行為。同樣地,當家長缺乏鼓勵或關注孩子時,孩子也會感到缺乏親密關系和掌控感,從而表現出消極的行為。
如果父母在言語上常常疏遠孩子,甚至侵犯了孩子的尊嚴,孩子就會感到自卑、無助,從而表現出懶惰和缺乏上進心。相反,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孩子就會感到自信和有力量,從而表現出積極向上的行為。
傳統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以懲罰為主,這種家庭教育方式會讓孩子產生厭惡情緒,失去學習動力。如果家長能夠采用激勵和正向引導方式,向孩子傳遞積極的教育觀念,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行為。
培養孩子的積極主動性,讓孩子保持一顆上進心,家長需要知道這幾點
1、用目標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目標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燈塔,能夠讓孩子保持動力,看到成功的希望,從而產生上進心,并克服困難去追求成功。父母可以為孩子設置一些學習目標,保證孩子“跳一跳、夠得著”,使孩子在不斷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2、要防止孩子產生驕傲心理。驕傲心理是孩子進取路上的攔路虎。當孩子產生驕傲心理時,他就會覺得自己很優秀了,已經不需要再進步了,如此,他就會慢慢地懶惰起來。因此,父母一定要防止孩子產生驕傲心理。
3、孩子長大了,就得教導孩子如何競爭和取得成就。如果孩子想要某件東西,可以嘗試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比如正常途徑外出打工得到報酬,這樣他就會知道如何賺到錢和賺錢的辛苦。家長只要提示他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切勿替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