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應該正處于初高中階段,這個階段的他們會特別反感父母的教育,常常會跟父母對著干,如果家長沒有給予他們正確的指導,那只會引起更多的沖突和矛盾,讓家庭氛圍變得更加緊張。
父母怎樣對待青春叛逆期的孩子
1、尊重。首先,我們應該尊重孩子,不要抱著一副“我生了你,就該管你”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孩子是一個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決定。青少年時期正是建立自身價值觀的時期,所以應該尊重孩子個人的價值取向,如果覺得不對也沒有必要強行灌輸。
2、家長應該降低要求,多順應孩子的心理。先理順關系,再尋求改變,在學習這個敏感問題上,先要降低要求,學會順其自然,等親子關系好轉了,孩子愿意合作了,再慢慢嚴格起來。
3、允許犯錯,學會正確引導。每個人都會犯錯,更何況是孩子,當孩子犯錯時,家長們所需要做的正確的引導。
告訴孩子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錯而不知,不能因為孩子犯一點錯就束縛住他的手腳,更不能因為孩子犯錯,就在外人面前批評教導孩子認錯。畢竟此時的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自尊心,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只會加強孩子對于父母的反感。
4、減少干預,學會適當放手。此時的孩子也有專屬于自己的朋友圈和那些小快樂,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就像風箏線一般細微,風箏線拉得太緊孩子會感受到壓抑,放的太松又擔心孩子會放飛自我,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
而適當的放手,減少干預,在遠方觀望則能讓彼此之間的相處更為輕松,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快樂。
5、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處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對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樣,牽著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路線走,自然就會引起孩子不滿,有意跟家長對著干。要與孩子融洽相處,父母就得正確認識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這么叛逆
1、渴望獨立。青少年時期是介于成人和兒童之間這個時期,這個中間階段導致孩子渴望變的獨立,而不再依靠父母,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分歧加劇。
他們是從小就遵循父母的要求長大的,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們漸漸的開始質疑這些要求背后的理由,并認為這些要求是沒什么意義的,與父母的爭辯越演越烈,這是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自由導致的。
2、吼叫和打罵。孩子沒有按家長的預期做事,叫往東偏要往西,父母的情緒很容易失控,進而對孩子吼叫,甚至打罵。當我們對孩子吼叫或打罵的時候,表面上感覺是阻止了他的冒犯行為,實際上只是暫時停止了。從長遠看,是真正在助長孩子的叛逆行為和挑釁行為。
3、嘮叨。嘮叨就是家長反復說一些已經說過很多次的事情,比如在學校要認真聽課等等,久而久之,孩子拒絕傾聽,甚至直接與父母對立。
家長如何對待青春期的孩子
家長和青春期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自覺不自覺地去影響、干擾、控制,限制孩子的想法和安排,總覺得孩子的想法安排是不正確的,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總免不了要去限制和控制孩子,這時候就會出現孩子和家長之間針鋒相對的情況。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家長就要有意識回避和孩子針鋒相對,不能用以前的方式去管教和限制他們,要學會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疏導、引導和開導,用平等相處的方式,才能夠最大化的避免這種針鋒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