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導致親子之間的觀念越來越不相同,父母也越來越不理解孩子的行為,在加上親子之前缺乏溝通,使其往反方向發展,從而導致青少年青春期叛逆。此時家長應該慢慢放手,讓孩子有適度的自由和決定權,從而引導孩子一點點成長起來。
怎樣陪孩子度過青春期叛逆期
1、保持平常心,不過度關注。當孩子做出一些不良行為,比如大人、罵人、亂摔東西等,家長最好控制住自己,保持平常心,盡量不在意。家長越是反對,孩子會干得越起勁。要明白,這是孩子特殊時期的正常表現,隨著孩子的成長,這種行為會逐漸消失。
2、學會放手。這個時期的孩子有了自我表現的欲望,普遍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當孩子要去自己喝水吃飯、穿衣穿襪時,家長一定要學會放手,給孩子自主權。正好可以引導孩子學會生活技能,學會照顧自己。
3、允許孩子發泄情緒。這個時期的孩子容易因為一些事情突然發脾氣。大哭大鬧,還不聽勸。作為家長千萬不能以暴制暴,而是給他發泄空間,允許哭泣,耐心安靜的陪著他,直到情緒小怪獸離開。這期間也可以適當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4、尊重孩子,賦予孩子選擇權。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時,也有了自己的需求。這個時期,當他們提出一些想法和要求,家長要適度滿足,不能一味否定。做跟孩子有關的任何決定,都要先征求孩子意見,多設置選擇題,讓孩子來選答案。
5、了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理解孩子的行為。當孩子開始叛逆時,最怕家長不理解,一味的制止孩子的行為,威脅恐嚇其“聽話”。這樣的結果之后讓孩子越來越叛逆。所以作為家長,要學會換角度思考問題,認真感受和體會孩子。凡事多給與正向積極的引導,多贊美少責罵。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之后會有哪些變化呢
一、自我意識增強
(1)、自尊與自卑交織。孩子有強烈的自尊感,開始慢慢喜歡以“大人”自居,但是由于身體的發育、性格、能力問題又會有時候感覺有點自卑。
(2)、開始探索“我是誰”。孩子慢慢開始思考關于自我同一性的問題,我是誰,我是怎么樣的?也就是希望把自己的各個方面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對自我比較清晰的認識。
二、思維發展迅速
(1)、思維更具批判性,但容易片面化。
(2)、開始思考人生和價值等抽象問題。所以我們經常感覺到青春期的孩子思考問題挺深入的,但是看待問題有時候還是容易片面或者偏激。
三、情緒兩極化
(1)、情緒多變,動蕩不安
(2)、更加敏感細膩。由于身體激素水平以及前額葉發育的不成熟,青春期的孩子情緒容易起伏不定,情緒變化比較快,容易高興,也容易不高興。
四、更看重同伴關系
(1)、同伴的影響力漸漸超過父母。這個時候孩子的主要變化是心理的封閉性與開放式并存,他們向成人封閉(尤其是父母),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會感覺孩子漸漸不愛與自己說話,他希望脫離父母去探索世界。而更喜歡與同伴交往,覺得與同伴交往更同頻,更自在,更能展現自己的思想。
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哪些明顯的特點
1.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性極強,變得愛激動,亂發脾氣,與大人唱反調,這是因其自我意識開始樹立,做事要按自己的意愿辦。
2.青春期的孩子虛榮心很強,他們穿華麗的服裝,在同學中做出嘩眾取寵的舉動,目的就是要顯示自己,這種傾向應加以正確引導,否則易于為了滿足虛榮心而走上錯誤的道路。
3.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變得經常注視自己,有時只因相貌上的小小缺陷和學業上的小小失敗,就自認為低人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