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現在的孩子都備受寵愛,父母也會一直遷就孩子,這就導致了一些恃寵而驕的孩子,會用離家出走的方式去威脅自己的父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讓家長感到很無奈。
小孩喜歡離家出走威脅家長怎么辦
1、多于他人交流尋求恰當的意見。管教孩子,有時應該聽聽其他父母的做法,尋求別人的意見,讓自己的思想更開闊。最好跟孩子的老師多加強交流,了解孩子平時在學校的表現。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2、要學會將心比心。就像父母工作或者做家務累了,都會有些煩躁。孩子整日泡在書本里,也會煩躁的。所以父母要與孩子將心比心,利用周末常帶孩子去大自然之中散散心,相互間的關系就會融洽,孩子也就沒有逆反心理了。
3、保持平常心和冷靜的思維。孩子處在叛逆期,父母再急躁也用處不大的,應該提醒自己,要客觀的看待青春期的叛逆是正常的現象,想一想自己當年是怎么度過青春期的。保持冷靜的思維,并等待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
4、嘗試開放的心態。父母發現孩子的個別興趣會影響功課和學習時,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況。以問題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是引導而非教導。如陪孩子去電子游戲中心,和孩子討論他們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應該學的,什么是不應該學的。
只有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相處得更融洽。當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了,孩子就不會反叛了。
如何輕松應對孩子威脅
1、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首先,父母要動之以情表示理解。只有讓孩子感覺自己處于平等與被愛的環境中,才能反省自己,認識自己的情緒,輕松承認錯誤,這也是人性的弱點之一。我們可以用溫柔的語言引導孩子,告訴孩子我們知道他的訴求、感受。
2、愛而不嬌,護而不慣。孩子觀察能力很強,當你因為孩子的威脅行為而妥協,滿足了他的無理要求。那么下一次他就會故技重施,甚至變本加厲地使用各種手段迫使我們,去答應他更高的要求。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狀況,我們一定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對孩子的這種行為堅定地說“不”。
孩子威脅說要離家出走時,家長絕對不可以做這三件事
1、漠視孩子。有些家長認為孩子肯定就是嘴上說說而已,不敢真的付出實際行動。于是當孩子說自己要離家出時家長會表現的漠不關心,覺得沒人搭理他,這件事自然就過去了。但是孩子會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或者不愛他的。這樣的態度會導致孩子漸漸疏遠父母,沒有安全感變得非常不自信。
2、打罵孩子。一些控制欲比較強的家長會采用無理解決的方式對待孩子,讓孩子屈服于家長的拳頭之下,覺得孩子以后就不敢再提這件事了。這種打壓式的教育看似能讓孩子暫時不敢離家出走,可是孩子心里會留有對父母的恐懼和怨恨。
那些內向的孩子長大會變得敏感、膽怯,有可能一輩子都活在自卑中。而那些比較自我獨立的孩子,長大后會選擇遠離父母的身邊。
3、妥協退讓。家長一聽孩子要離家出走,立馬轉換態度,遷就孩子的過錯,甚至通過討好的方式讓孩子放棄離家出走的想法,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但是這樣的妥協退讓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可以提要求的籌碼,只要家長一不順著孩子的意思,就會提出來借此要挾家長,很容易把孩子慣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