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人生中最忠實的伴侶,沒有任何一個人能擺脫它,當面對挫折時,如果灰心喪氣,就容易被挫折打倒,喪失繼續奮斗的勇氣,讓自己錯失很多良機,導致最后以失敗告終,那么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挫折呢?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挫折
啟發與嘗試
孩子有時會拒絕嘗試新的或他們認為困難的事,問孩子你覺得該怎么辦呢,允許孩子在嘗試的過程中犯錯誤和改正錯誤,即便是嘗試中失敗,也要讓孩子覺得從中有所收獲。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學會自我調節心態,克服困難去追求下個目標。
提醒
孩子的自信心是建立在他們各方面優點的基礎之上。在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來自其他方面的挫敗。如果面臨挫折,你一定別忘了提醒他,借助優勢激勵他改變弱勢的信心。
環境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養方式都有利于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好學、誠實的性格,從而增強孩子的耐挫力。
避免施壓
不施壓是避免家長站在成人的立場去要求孩子直面挫折。但是孩子在童年時期,由于腦部發育尚未成熟。不能通過自我調節來緩解壓力,這是父母就充當孩子情緒的外部調節器,如果,在孩子受挫時,父母不能正確引導而肆意施壓,則會引發心理疾病。
怎么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對孩子的期望應合理,讓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并據此對兒童的成長提出合理的期望,激勵孩子向恰當的發展目標努力。
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
當然,家長如果總是挑孩子的毛病,貶低孩子,對孩子不抱期望,也同樣會傷害孩子的自尊。這樣的孩子缺乏自信,會逃避困難以求避免挫折。總之,家長對孩子不合理的期望會加大兒童遭遇挫折的機率。
相反,家長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導孩子對自我進行正確的評價,對自己在實現目標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挫折能有適當的預測。這樣,孩子心理上對承受挫折有所準備。當面對挫折時也就會客觀、冷靜地應對。
孩子的挫折心理不是一兩天就能夠養成的,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才能夠更好的去生活。培養孩子正確的面對挫折是一生的功課,這么來看的話,我們要不松懈,不放棄,不斷的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