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這種行為是不能縱容的,究其原因與家長有關,與家教有關;父母要反思一下自己,在家里在孩子面前自己是不是很粗暴,在社會上在孩子面前自己是不是動不動就打架,想清楚了就明白孩子為什么動不動就打人了。
孩子打人家長該如何教育
溝通態度溫和而堅定
當孩子出現了打人的行為時,家長不要急著責罵自己的孩子,而是要先制止孩子的行為并向對方道歉,然后把孩子帶離“案發現場”,讓孩子保持冷靜后再與其溝通。
溝通時,家長要保持平靜,引導孩子說出Ta打人的原因,明確告訴孩子打人的行為是不對的,打別人時,別人會感受到疼痛、傷心。
教孩子正確的做法
家長在告訴孩子打人不對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應該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因為搶玩具與他人起了沖突時,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你想要玩別人的玩具,可以用語言來表達,有禮貌地詢問別人:我可以玩一下你的玩具嗎?在征得別人的同意后,才能玩,而不是直接搶。
不強化、不默許
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或傾向時,許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大聲喊“不要打人”來制止孩子,事后也會經常在孩子耳邊提醒“不要打人”,但這樣更容易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另外,一旦孩子打人了,家長一定要第一時間處理孩子的打人行為,不要等孩子自己想明白,這會讓他們誤認為家長默許了自己的打人行為。
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樹立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要為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不隨意爭吵、謾罵。家長要嚴格把關孩子接觸的信息,防止孩子模仿其中的不良行為。同時,家長也要經常反思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有沒有做過孩子的反面教材。
孩子為什么愛打人
1、當孩子的自我意識萌發時,就會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凡是不合意的、不喜歡的可能都會用“打”這種方式來表達拒絕,這是他的一種情緒表達。
2、尋求家長的注意。孩子很乖的時候可能會得不到足夠的關注,而他一旦犯錯家長往往就會馬上有所反饋,關注到他,因此,有時候孩子會有意用打人這種比較激烈的方式來引起家長的注意。
3、如果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稍差,不能很好地表達清楚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別人沒有照他的意思去做,他的情緒不好,也可能會因此而有打人的舉動。
4、有些孩子想很友好地跟別人打招呼,想跟別人玩,但是不知道怎么表示,就上去拍人家一下或打人家一下,他把這當成了打招呼。
5、孩子如果對電視等媒體上的一些打人鏡頭覺得“好玩”“好奇”,就可能去模仿。
6、家長過于嬌慣孩子,缺乏正確的認識,當孩子開始打人的時候沒有嚴厲制止,有的甚至還覺得是孩子“長本事了”,無意中助長了孩子形成了打人的習慣。
7、孩子被溺愛,想要什么家長就給什么,沒有規則,不懂得分享,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容易產生沖突。
孩子動不動就打人家長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愛打人,家長要上心。現實中,孩子愛打人,除了孩子交往中的本能自衛外,肯定是需要糾正的行為。對于家長,孩子要打人,一定要找到原因,是先天性格還是后天環境影響。
如果孩子先天屬于好動型的,沒有適當發泄渠道,就會以打人這樣的方式來表達,這個時候,家長因勢利導,讓他參加一些消耗精力的活動可能就化解了,比如拳擊之類的運動。
但如果孩子愛打人是受環境影響,比如,家庭、學校,或者互聯網、影視的誘導,就要高度重視,為他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的價值觀了,這方面的教育方法,應該是盡量通過一些現實案例體驗,讓他趨利避害,切忌方法粗暴,以以暴制暴,更加強化他的錯誤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