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尊重和感恩是每個孩子都要具備的品質,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有一部分孩子非常不懂得尊重他人,尤其是在自己的親人面前,總是表現得非常嫌棄,尤其對自己的奶奶,這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
孩子嫌棄奶奶怎么辦
1、認同孩子的情緒。我們每個人都有喜歡和不喜歡的人,孩子不喜歡奶奶的情緒是需要被認同的。我們可以和孩子單獨討論一下,為什么不喜歡奶奶?覺得奶奶的行為和我們哪里不一樣,哪些不能認可?不喜歡奶奶什么?跟孩子聊一聊他不喜歡的原因,重點關注背后的情緒,這些情緒是需要被接納,并且幫助孩子去認識到的。
2、父母不要溺愛孩子。父母疼愛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過分疼愛孩子,對孩子有求必應,那么,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沒有任何好處。
因為孩子會因此而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壞習慣的,這樣孩子是不會懂得對別人的關心的愛護心存感激,而是把別人對他的愛都視為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
3、和孩子一起討論行為,不討論人。如果家長自己也不喜歡,即使有時候表面不說,但是行為也會很容易被孩子捕捉到,孩子就會幫我們把不喜歡的情緒表達出來了。所以家長也可以和孩子表達出來,但是要注意只討論行為不討論人。比如:“我覺得你奶奶這樣做我也不是特別能接受”。
當你能和孩子一起去交流的時候,孩子就能感受到他的情緒被接納了,同時也感受到媽媽的真實感。這樣孩子就不再需要替媽媽表達,也不需要再用強烈的方式去表達自己了。
4、重視孩子的禮節教育,尊老懂禮。尊老懂禮是我們優秀的傳統美德,家庭起著關鍵作用,現在很多孩子不懂得最基本的禮節,主要原因就是家庭的影響。
作為家長要引起重視,不要只關注孩子學習還不好,或者分數高不高,尊老懂禮,同樣很重要,有良好禮節教育的孩子將來更加懂得努力,對人對事都積極向上。
5、父母實際的言行規范,見聞習染。培養孩子知禮尊老的優秀品格,需要父母自覺地實踐自己的教導,發揮示范性的作用,給孩子做出榜樣。
父母如何對待自己的爸爸媽媽,小孩子就在父母言行舉止的影響,學著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母慈子孝的家庭的氛圍下培養的小孩子,也會有懂得尊老感恩,孝順且懂禮儀。
孩子不懂得尊重老人的原因
1、孩子缺乏感恩教育。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的地位可謂是“位高權重”。家里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從小到大都是被寵愛的對象,久而久之,孩子會認為從家長那里得到什么都是理所當然的,不需要回報,自然也就不會想著去關心別人和尊重他人。
2、孩子不懂得與長輩相處的禮儀。孩子一般都心直口快,如果父母缺乏教導,他們不清楚與長輩相處的禮儀,也不懂得體會談話時對方的心理感受,當與大人的意見相左時,孩子就會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讓他人服從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們就會以命令的口氣和對方說話,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
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1、不要對孩子保護太多、干預太多,不要為孩子包辦一切。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保護過多,久而久之,孩子可能會覺得這是父母應該做的,那樣孩子就會漸漸習慣父母的包辦代替,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也就很難再感謝父母對其所做的一切。
2、經常帶孩子參加一些感恩活動,教會孩子總結分享,帶孩子旅游見識見識外面的世界,看得多了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3、為孩子做出榜樣,身教的力量遠遠大于言教,父母要給孩子做榜樣,讓孩子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對的,漸漸地,孩子也就會按照父母的所作所為來行事,自然也就明白怎么樣來付出自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