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處于養尊處優的狀態,很少有人是在挫折中長大,那么我們應該要怎么如何教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呢?
如何教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
1、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父母要樹立挫折教育意識,認識到抗挫教育的重要性。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應該對孩子保護有加。這種觀念直接影響了孩子。其實,一個人受點挫折,尤其是早期受一些挫折,是很有好處的。
2、培養孩子能正確地評價自我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與不足,家長應有客觀的評價。如果家長只看到孩子的優點而無視他的缺點,孩子就會對自身的不足缺乏認識而驕傲自滿,不能接受失敗;如果家長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過高期望,就會增加孩子的`心理壓力,使孩子不敢面對失敗。
3、樹立榜樣,培養克服困難的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榜樣對兒童行為的形成和改變有顯著的影響。給孩子樹立不畏困難、戰勝挫折的榜樣,不僅有助于增強孩子勇敢面對挫折的信心,還可以向他揭示出這樣的道理:對任何成功者不應僅僅羨慕而更應敬佩和學習,世上沒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在挫折中不斷進取的人,才能摘取成功的桂冠。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面對挫折
1、和孩子一同面對
當孩子面臨挫折時,父母既不要一手包辦,幫孩子把問題解決,也不要直接安慰孩子,一味平復孩子的心情,更不應該為了鍛煉孩子就把丟在一邊,讓他自己面對這一切。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給予孩子一定鼓勵的同時,再給予孩子一些引導和建議,讓孩子學會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2、尋找問題的根源
當孩子面臨挫折后,我們做父母的不要嘲笑孩子,要與孩子一起面對。如果遇到的問題比較嚴峻,簡單的指引不能給孩子啟示,那么父母應該嘗試幫助孩子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冷靜地分析情況,引導他們解決問題。
3、給予鼓勵和批評
當孩子在父母的引導下,能夠逐漸自己面對挫折解決問題時,父母一定不要吝嗇表揚,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
如果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也要給予批評,但要注意措辭,批評孩子不是打擊,要就事論事不對人。
當然,不管是批評還是鼓勵,父母都應該跟孩子說明白原因,讓他知道為什么。這樣才能讓孩子有進步,讓孩子能夠獨立地面對挫折,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