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對待挫折都有著不同的態(tài)度,有的孩子會知難而進,有的孩子就會知難而退。有一部分孩子遇到挫折時,就會有一種消極的態(tài)度,用逃避的方式對待挫折。這就要求我們做家長的要正確引導,從而幫助孩子找到應對挫折的方法。那么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挫折呢?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面對挫折
1、樹立挫折教育意識
有些媽媽會認為孩子還小,心里承受挫折能力很弱,有些媽媽認為不應該讓孩子受挫折,其實,這樣想的媽媽是不對的,這樣做的媽媽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挫折的認識和理解。媽媽要對孩子進行挫折的教育,這樣是有利于發(fā)展孩子的能力的。
2、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應變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應該提高孩子的應變能力,通過鍛煉,孩子在各方面的生理、心理、自身等都有一定的提高。讓孩子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能力,比如,知道早晚氣溫不同,要注意保暖,突然停電,要知道去尋找照明的東西,家人生病了,孩子會知道給家人拿來水杯喝水等。只有孩子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遇到困難時才能更好更快地解決。
3、正確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應該正確地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面對挫折要保持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用什么方法來解決。所以,媽媽們不妨先正確地示范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再幫助孩子去解決問題。
如何教會孩子面對挫折
培養(yǎng)孩子生存能力
從孩子懂事開始,家長就應該幫助和教育孩子,學會一些基本技能,學會如何生存,學會獨立做一些事情,比如自己吃飯、穿衣,自己刷牙、洗臉,自己整理書包、文具,而且要學會如何保護自己不受侵害,遇到傷害和困難如何避免。
保護孩子的求知欲
小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強,因此,家長一定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當孩子試圖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家長要積極鼓勵,不要認為孩子無法駕馭這件事,就果斷阻止孩子,讓孩子畏手畏腳,扼殺了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也堵塞了孩子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
要學會延時滿足孩子的需求
家長要注重培養(yǎng)提高孩子的忍耐力和控制力。對孩子的一些要求,家長不要急于去滿足,可以通過刻意延時的方式,鍛煉孩子的耐力和意志力。比如,孩子遇到了某些困難,家長要鼓勵他堅持一下,而不是馬上給予幫助,培養(yǎng)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