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學霸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建立孩子的自學能力,是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學霸的必由之路。而要達成這一目的,就需要先從引導孩子循序漸進形成一種能力入手。
孩子沒有自學能力怎么辦
1、發揚榜樣的力量,營造好的學習氛圍。父母是孩子最早認識的人,也是他第一個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如果父母把自己的學習看成非常美好事,平時有讀書、做筆記的愛好和習慣,在孩子面前經常展現這樣的行為,并營造了一種享受學習的氛圍。
2、培養孩子學習專研的興趣。父母需要悉心觀察,千方百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讓孩子在發現中得到快樂、在研究中獲得知識、在探索中提高自主意識和能力。
3、不要急著給孩子貼標簽,也不要用期待的濾鏡看孩子。自主學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同的孩子可能處在不同階段。有些孩子自主性比較差,相對被動一些,需要拉一拉;有些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在父母的監督下可以達到一定程度的自主學習,需要再努努力。
4、當孩子遇到問題時,孩子總是喜歡喊家長幫助,這個時候家長不要立即給出答案,而是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當孩子經過思考后還是沒有的出答案,在我們給他講解時他才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他們在以后遇到問題時,才會獨立思考、知道如何去解決。
孩子學習也用功,成績就是提不高,是不是這些原因
孩子進入了學習誤區。有的孩子雖然很努力,但是其實是低水平的重復。很多時候孩子只是看起來在努力學習,但其實他已經在“低水平勤奮”的陷阱里越陷越深了。
孩子的主動性不一樣。有的孩子會自主學習,自主學習的孩子,他們有更強的動力,會主動的完成作業,甚至會利用碎片化的時間來進行學習并且積極思考。不會自主學習的孩子,成績自然不理想。
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會使得孩子經常得不到肯定,以至于讓孩子無法形成對自己客觀的,良好的自我認同感,也就無法建立起必要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學
每個人都肩負著責任,要讓孩子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為了父母的期望、父母的獎勵而學,讓他們明白只有通過學習,將來才有更多的選擇,就拿升學考試來說,成績好的學生好學校爭著要,這樣才有機會選一所自己喜歡的學校。
適當的給孩子自主感,給孩子自主感不意味著一切都由孩子說了算,而是“有限制的選擇”。比如雖然必須完成老師規定的作業,但孩子可以選擇先做哪個后做哪個,可以決定學完后玩什么,等等。當孩子覺得這件事情是自己選的,他就更愿意去做。
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探索。家長要有意識地肯定孩子,肯定孩子做事情的努力過程,而并非強調最終的結果。強調孩子努力,更能調動孩子的自主能動性,孩子更愿意去努力、去挑戰。
家庭中的事情,讓孩子參與計劃、制定規則,并一起討論。在孩子參與的事件中,全家人進行商量表決,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設定規則,并準備所需要的物品。事情結束,和孩子一起討論心得體會,或者以聊天的方式說說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