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上學。”這句話,相信大多數孩子都說過,有時孩子不愿意去上學,總是找各種理由逃避,甚至躺平在家不做任何事情,家長感到無奈和焦慮,不知道該怎么才能讓孩子重新找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其實都是有方法的。
孩子躺平不上學拒絕溝通怎么辦
1、當孩子厭學時,孩子內心常常充滿了不安全感。家長需要建立一個溫暖、安全的環境,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接納。這可以通過與孩子建立深入的溝通,傾聽他們的內心痛苦,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來實現。讓孩子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我們與他們同在。
2、躺平不上學的孩子,往往缺乏規則感和自律能力。需要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學習習慣和時間管理能力。可以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和時間表,包括每天固定的學習時間、休息時間和娛樂時間。同時,鼓勵孩子制定目標,并在計劃中設置適當的挑戰,以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
3、孩子厭學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覺得學習太枯燥、太難、太無聊,或者因為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挫折,比如考試不及格、作業做不完、老師批評、同學欺負等。家長要給孩子提供一些活動讓他們沉浸在愉快的狀態中,比如看一部喜劇電影、聽一首歡快的歌曲、玩一款有趣的游戲、做一件喜歡的事情等。
4、幫助孩子走出厭學階段,是一項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的任務。家長要給孩子適當的手機使用時間,因情況而異;要區分孩子喜歡玩耍和不喜歡學習的區別,不能混為一談;也要提供一些活動讓孩子沉浸在愉快的狀態中。
孩子躺平厭學背后的內在需求,家長了解嗎
1、有時是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環境、生二胎導致的忽略、寄宿制學校導致的孤獨等。
2、孩子的內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比如自信、安全感、歸屬感、關注等。
3、家長給孩子的壓力過大,孩子覺得學習是負擔,逐漸的就不想學習了。
孩子厭學躺平,家長試試這幾招
第一、家庭作為一個系統的功能是指家庭能否滿足成員的基本需求,如安全、歸屬、愛、尊重等。如果家庭不能提供這些需求,那么孩子就可能感到被忽視、被排斥、被傷害、被貶低。家長可以反省是否給予了孩子足夠的關心、理解、支持、鼓勵。
第二、溝通是解決問題和增進感情的橋梁。家長要用平等尊重而非命令指責的語氣與孩子交流;用開放詢問而非封閉評判的問題與孩子探討;用傾聽理解而非打斷反駁的態度與孩子溝通;用贊同肯定而非否定批評的反饋與孩子交流。
第三、樹立孩子的信心。孩子常常會失去對學習、人際關系和未來的信心,陷入自暴自棄的狀態。這時,需要從成年人的角度出發,告訴孩子學習中遇到困難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而不是天塌下來。需要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