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講話,小動作不斷,甚至影響其他孩子,顯得很不尊重老師和在學習的同學。家長了解這個情況之后,一定要教會孩子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克制自己,避免引起他人的反感。
初中生上課講話家長應該怎么教育
1、提高注意力
從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入手,家長可以適當干預一下,比如,培養孩子對課程的興趣,給孩子分析課程的有利性,讓孩子對課程產生興趣。首先就要去著眼孩子喜歡的東西,和他一起游戲,調動孩子學習的興趣,使他的注意時間加長。
同時充實孩子的生活內容,盡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豐富多彩,讓他有機會宣泄過剩的精力。比如,當孩子喜歡畫畫時,應該給他充足的空間,甚至可以和他一起畫。鼓勵孩子,給孩子減少壓力,讓他學會堅持。
2、給予孩子正確引導
孩子初中上課總講話是因為性格偏外向,家長平常多和孩子溝通,多和老師溝通,讓老師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這樣做到心中有數,家校互通信息,讓孩子的學習、習慣變得更好。孩子內心可能一些東西沒有得到滿足,或者說處于青春期,各種想法太多,應當正確引導。
3、適當的懲罰讓孩子懂得為錯誤買單
有一位孩子經常上課說話,爸爸回來就對孩子進行了一棍棒教育,后來還給孩子說:“你要是上課再和別人說話,這周零花錢就別要了”。沒想到第2天還是如此,所以孩子的零花錢就減半,也就是因為這樣的行為,導致孩子現在做事較為極端。
其實不管什么事情,說對就是對,說錯就是錯,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從這我們也得出適當的懲罰才正確,過度懲罰只會讓孩子變得更為執拗。所以就需要讓孩子認識的自己的行為,會出現一些他不愿意接受的事情,這種懲罰效果也就夠了。
4、改變家庭說話環境
孩子愛說話,有時也是受家庭的影響,比如爸爸媽媽在家里愛嘮叨抱怨斗嘴,孩子受影響,慢慢也就學會了。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少嘮叨,少抱怨,少說那些沒有實際沒有具體內容的話,孩子慢慢也會不多說,不亂接話了。
孩子上課愛說話是什么原因導致
1、受到周圍同學的影響
上學階段必然也有這種人的存在,那些孩子他們性格外向,總是能夠挑起讓大家都感到有想法、有興趣、有討論點的話題。在課堂上一群人也就開開心心的談論,而沒有顧及到自己所處的環境。
2、忽視對于別人的影響
人本身就是一個群體交流的存在,所以孩子也可以和周圍人進行交流,但是我們應該清楚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之中,絕對不是僅僅只是你和我。當孩子表現出來上課說話的情形,就已經影響到了他人,我們如果有這種照顧他人情緒的公德心,就不應該表現出來上課說話,影響他人學習的行為動作。
3、可能孩子有小心思
如果是這種原因,那么建議家長和老師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舉止,平時多跟孩子交流、探討,讓孩子的心里話能及時找到傾訴出口,疑惑也能及時得到解答。
4、孩子缺乏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一種動力,沒有興趣,上課就可能亂說亂動。解決這些孩子的紀律問題,應該從培養、強化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跟與老師的感情疏密有關,建議家長從兩個方面去做工作。
孩子上課愛說話父母如何引導
1、認可孩子的優勢
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工具,孩子外向的性格會讓他更容易交到朋友。父母還要在認可這種性格優勢的基礎之上,要跟孩子聊一聊把這種優勢發揮在什么地方可以有更好的結果。
2、教孩子不要沖動
不管在什么問題上,有自己的想法想表現自己的時候,要學會克制自己,不要脫口而出,更不要賣弄自己的聰明,這樣會引起別人的反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3、提升孩子注意力
很多孩子上課的時候經常和周圍的同學交頭接耳,這是嚴重擾亂課堂秩序的行為。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買一本集中注意力的書,對孩子的注意力方面進行集中訓練,一段時間后,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4、肯定孩子的優點
家長不能全面否定孩子,應該先肯定孩子的優點,可以跟孩子說:“你上課積極回答問題,表現的很好,但是課堂是有紀律的。如果喜歡發言,可以舉手作答。”引導孩子遵守課堂紀律,不要在課堂上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