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孩子一般都是十幾歲的年齡,這個階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也在不斷形成,父母此時的教育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首先父母要規范自己的言行,其次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千萬不要隨意打罵孩子。
初中生怎么教育
1、身教重于言教。所謂教育孩子,實際上是教孩子怎樣生活、怎樣做人。每個作家長的人都應該明白,當我們教育孩子應該如何時,應該注意到我們自己是否正在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些道理。
2、尊重孩子的人格。長應該平等對待青春期的孩子,既尊重他們的獨立性,又要讓他們逐步學習成年人的行為,按照一般人際關系準則行事。父母的錯誤態度是造成孩子不健全人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3、給孩子交往的空間。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認識自我,肯定自我,希望有更多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也希望能有人傾聽自己的話。這種需求較少能從父母那里得到滿足,而同齡人的思想水平接近,對事物的看法有更為接近的想法。
4、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價值和優點,同時也要教育他們尊重他人,不要輕易嘲笑或貶低別人。
5、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教育初中孩子還需要擺脫以往教育中單純灌輸知識和傳授技能的理念,更應注重培養孩子全方面的能力,如自主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點有哪些
1、獨立和依賴的矛盾。上中學以后,孩子們不再象小學時那樣遵從老師和父母的指示,天真地接受別人的評價。他們開始意識到,以往自己的許多觀念并不是自己的,而是從師長那里得來的。于是,他們開始探索真正的自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
2、自負和自卑的矛盾。進入青春期后,青少年開始象旁觀者一樣進行自我觀察和評價。這種自我評價可能是依據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也可能與自己相似的人做比較,或者完全是內心的自我分析和評價。這些評價具有相當強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常常容易發生極端變化。
3、極強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把雙刃劍。作為父母,如果還像小學那樣,出了問題,對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當著其他人的面,不允許孩子申辯。這樣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會引起他對你的排斥和反感。
4、容易受到壞的影響。13歲—16歲的孩子思維敏感,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壞的影響。所以作為父母要經常關注孩子的各種情況,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盡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單純的、積極的成長空間。
5、情緒豐富,容易沖動。他們逐漸從低級的簡單天真的情感活動發展到高級的社會情緒,表現為具有一定的社區感、道德感、美感、社會責任感和對美好理想的向往的成熟情緒。
初中孩子叛逆嚴重與什么有關,家長怎么引導
初中孩子叛逆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叛逆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變化、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同伴壓力等。家長應該先找到叛逆的根源,針對性地采取措施。
首先,父母要觀察孩子與自己的溝通方式。在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脫自己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并以不同的角度對待孩子,做有限度的遷就。
其次,急躁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并等待孩子冷靜后,再進行溝通。
然后,家長要學會傾聽。叛逆期的孩子心理作用會比較強,很多時候父母的一句話或者老師的一句話都會給初中生帶來很大的影響,這個是就非常需要家長的幫助了。家長平時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煩惱,幫助孩子克服這個階段。
最后,家長注意家庭氛圍的和諧。家庭不和諧也是導致孩子叛逆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當孩子已經進入了叛逆期的年齡的時候家長能做的就是維護家庭的和諧狀態,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吵架。特別是不要在家里吵架,經常吵架的父母,十分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