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的偷錢行為,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的和孩子溝通,了解原因,耐心給孩子講道理,并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尊重他人,這樣未來才能更讓家長省心。
孩子偷錢家長應該怎么教育
1、冷靜思考,理性教育。孩子"偷錢",家長教育的時候要冷靜鄭重的對待,但千萬不可以責罵,不問孩子原因,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但不能給他們太大的壓迫感,以便孩子能接受我們的教導。
而且很多孩子還沒形成"偷"這個概念,只會認為是拿了自己爸爸媽媽的東西。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更應該耐心的引導孩子,避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2、進行教育,思想引導。孩子偷錢這個行為本身就是不正確的。最大的錯誤就在于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思維方式。這種任性、自私的想法,作為家長,我們要告訴他這是我們不能忍受的。
要告訴孩子,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要通過正當的手段來獲得,如果實在得不到,那么我們要學會放棄或者去尋找新的目標來代替。在這里,我們要強調培養孩子勇于承擔錯誤的意識。
3、適當給或增加孩子的零用錢。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也會出現物質上的追求和虛榮心。父母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并教會他們使用、分配自己的零花錢,可以達到培養孩子正確的消費觀、價值觀的作用。同時也表現了父母對孩子的誠意。
4、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如果有些東西是孩子十分需要又是在我們自己的經濟承受范圍之內的,家長應該盡可能的滿足他。假如您覺得這是沒有必要時,也要和孩子說清楚,讓他自己思考,自己有沒有必要花這筆錢。
孩子偷錢的原因
1.家長對孩子的限制掌控。很多孩子偷錢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買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些家長在平時,對孩子的零花錢限制地比較嚴格,對于一些與學習無關的非必需品很少滿足孩子,而一些新奇的物品往往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如果家長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就會自己“想辦法”來進行解決。
2.孩子虛榮心的慫恿。孩子跟成人一樣,也會有自己的小心思,也會出現攀比心理,在與同伴或同學的相處過程,難免在他人購買物品時心生羨慕,不少孩子家境比較優越,所以在花費上往往也比較寬松。
但是,一些孩子知道自己家里并沒有那么富裕,但是,為了在同伴面前不丟面子,往往也會表現得很大方,在虛榮心的唆使下,他們只能偷錢來買東西充大方。
3.好奇心作祟。也有一些孩子偷錢,實際上是在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一些偷錢的孩子家庭條件明明很優越,父母對孩子的零花錢也比較寬松,但是還是發現孩子有偷錢的情況,這常常讓他們非常費解。
其實這只是孩子的一種獵奇心理,他們在“偷錢”的過程中,會感覺到很刺激,覺得很好玩,事實上,他們內心也并沒有把這種行為當做是偷竊,只是當做在玩一種刺激的游戲。
家長怎么做才能避免孩子的偷錢行為
1、定期給孩子零用錢。孩子逐漸長大,他會對金錢有了不同的認知,有的孩子平時想買什么東西很多時候都是家長一手包辦,但是隨著娃不斷成長,家長應該適當的定期給他一些零用錢,平時讓他自己買一些學習用品或者玩具之類的東西。
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對金錢有不同的看法,還能養成自己存錢的好習慣,如果平時娃需要什么東西家長就替他買的話,很容易讓他失去自己選擇的權利和對金錢的正確認識。
2、告訴孩子偷錢不對。當孩子偷了錢,家長不要以為娃還小就覺得沒事,時間久了這就會形成壞習慣,所以當孩子偷了錢以后家長要及時教育他,以免他以后犯更大的錯誤。
另外,當他偷了錢以后,家長一定要問清偷錢的原因,并且及時了解情況,是不是平時對孩子太苛刻還是其他原因,這樣及時糾正孩子的這種錯誤對他的成長也有好處。
3、不要過分窮養孩子。有些家庭雖然不缺錢,但是為了避免孩子養成亂花錢的壞習慣,平時喜歡窮養孩子,時間久了,孩子就會因為太壓抑而偷錢,家長發現以后先不要急著打罵孩子,而是要問清原因和反思自己平時是不是太控制娃的零花錢導致的。
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家長不要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而是告訴他如何正確的花錢,并且可以每個月或者每周定期給孩子一些屬于自己的零花錢,讓他買自己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