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孩子變勤快,父母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家長要積極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避免盲目的斥責孩子,這樣孩子才會變得更加勤快。
孩子太懶了家長要怎么做
1、制定規則與計劃:家長想要讓孩子不再懶惰,一開始一定會困難重重,所以從最初就要把對抗懶惰變成一個需要遵守的規則。將孩子每天必須要做的事列出一個計劃,鼓勵、督促孩子執行。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同時也會慢慢變得勤勞、自律起來。
2、家長以身作則:家長說的、做的都會被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如果家長沒有時間觀念、懶惰、散漫,再去要求孩子變得自律,孩子是不會服氣的。
只有家長以身作則,比如主動做家務的時候對孩子說“可以來幫忙嗎?”、早睡早起在穿衣洗漱時對孩子說“我們一起,好嗎?”,這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變得不再懶惰,可以認真的完成制定的規則和計劃。
3、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自理能力:自理能力特別重要,比如我們可以先從整理書包開始,然后再慢慢過渡到幫家里做點勞務。當然,家長可以通過獎勵,讓孩子有勞動的積極性,慢慢變成好的習慣。從而,很好的鍛煉孩子的責任心。
4、在生活中,多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有些“勤快”的家長認為,孩子以學習為重,家務由父母來做,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讓孩子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幫家長拿個東西,整理自己的床鋪,幫家長掃地等等。
在學校中,也要讓孩子多參加集體勞動,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這樣可以改掉孩子懶惰的壞毛病,變得勤快。
孩子懶惰背后的原因有哪些呢
1、家長什么都不讓孩子動手。因為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的能力不足,想要包辦孩子的生活起居。每當孩子自己動手遭到父母的嫌棄時,家長第一時間就是去幫助孩子完成這件事情,而不是教會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對家長形成依賴,從沒有想過要自己動手,懶惰的習慣也因此養成。
2、為孩子掃清一切障礙。挫折能使人進步和自省,而在現代家庭中,很多父母為了保護孩子脆弱的自尊心,面對孩子遇到的困難和挫折總是一馬當先,避免了困難跟孩子的"交鋒",雖然說確實很好地保護了孩子,但弊大于利,孩子也因此失去了自我鍛煉的機會,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3、家長喜歡操控著孩子,幫助孩子規劃的清清楚楚。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依據自己的舊經驗,為孩子做決定。
也不會考慮孩子是否意愿,總是自以為是地給孩子規劃的清清楚楚。但其實這樣做,再加上家長不正確的語氣,孩子很容易形成逆反的心理,更喜歡跟家長唱反調。加強要求孩子勤快點,孩子就是不為所動。
面對孩子的懶散行為,家長要避免這幾點錯誤的教育方式
1.斥責孩子。父母在看到孩子懶惰的時候,下意識的都會選擇去斥責孩子,希望用這個來讓孩子改正一下自己的行為。但是父母要知道一味的斥責孩子有時候會帶來一些不是很好的狀況,會讓孩子出現逆反的心理。父母要多去了解孩子變懶散的原因,而不是只是單純的在斥責孩子。
2.嘲笑孩子。父母在看到自家孩子變得懶惰的時候,很多時候都會嘲笑孩子,希望這樣可以讓孩子得到成長,但這樣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可取的。孩子會因為父母的嘲笑變得有點自卑,從而影響影響孩子的成長,不利于和朋友之間的交往。
3.放縱孩子。有些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小的時候懶散一點沒關系,長大以后就會變得勤快起來的,于是對孩子的這種行為不進行勸導。其實這樣的教育方法對于孩子來說是一件巨大的損失,因為當孩子漸漸的習慣懶散之后,當希望他們勤勞的時候,他們反倒不喜歡勤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