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怕寫作業,抵觸學習,每到孩子寫作業時,都免不了一場哭鬧,孩子的作業問題成為了擺在家長面前的一大難題;此時家長要做的是努力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但到底該怎么做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下。
怕寫作業的孩子怎么辦
1、端正孩子的作業態度。從低年級起,教師和家長必須幫助孩子認識到家庭作業的重要性,讓他們體會到做好家庭作業對于他整個學習過程乃至將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即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掌握知識不可缺少的一環。這樣,孩子才能主動、積極地做好家庭作業。
2、孩子日常的學習、生活制度化。從小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緊張、活潑的作風,如:什么時間必須做作業,什么時間必須完成作業,由制度來約束。有些孩子,經常是邊做作業,邊看電視,邊吃零食,吃吃做做,做做玩玩,當然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質量更是無法保證,而且也不利于學習責任心的培養。
3、合理安排作業的順序。先復習,再動筆作業。為了能順利完成作業,可要求孩子先復習一下所學知識,再動筆作業。不要讓孩子抓起筆就寫,這樣由于暫時性遺忘可能會使他作業遇到困難,產生煩躁感。作業順序由易到難。
很多家長在安排孩子作業順序時,總是要求孩子先做不感興趣的科目,認為這樣可以確保作業質量。但有時卻適得其反,由于不感興趣,困難也較大,孩子產生畏難和厭煩的情緒后,反而會影響后面他有興趣的作業。
所以,不妨先做他喜歡的科目。孩子喜歡的科目,做起作業來得心應手,而且效率高,往往三兩下可以完成。做完這些作業后,趁著順利的余勢,轉入不拿手的科目,即使不所向披靡,起碼也好得多。
4、科學安排作業時間。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學生連續做作業的時間不能超過30分鐘,高年級的學生不超過1小時,如果超過這個時間,孩子就會出現“心理疲勞”,導致學習能力減弱,效率下降,錯誤率增加,這時,如果適當休息,疲勞得以解除,學習效率才能恢復。
所以,當孩子連續作業時,應當給以休息的時間。研究表明,小學生做功課中間的休息,以5~10分鐘最恰當。如:孩子做2小時的作業,學習20分鐘,休息10分鐘,反復實施,效率最高。
5、注意勞逸結合。孩子寫作業的時候,當孩子寫完一科,我們可以讓孩子休息一下,因為并不能說我們要讓孩子寫作業,一直從頭寫到尾,所謂的勞逸結合就是讓孩子適當的休息。
6、提升孩子們在學習上的成就感。如果一個人在某件事情上獲得了成就感,并得到了贊揚,那么他們便會在這件事情上更加努力,尤其是渴望家長夸贊的小孩子,家長的夸贊往往會讓孩子們更加熱愛學習。
父母們應當在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成果之后進行夸贊以及適當的鼓勵,這樣孩子便會獲得在學習上的成就感。
孩子怕寫作業的原因
1、覺得寫作業是一種懲罰、讀書對我沒有好處,這是爸媽強迫我做的事情;
2、讀書要做的功課我不懂,做了作業我就沒時間玩;
3、做不做沒所謂,反正老師都不看;實在要做就應付一下吧。
家長怎樣做才能提高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呢
1.調動孩子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當孩子對于學習的認知更為正面并且對此保有一定的信心時,孩子對于學習這件事會表現出比較積極的一面。當孩子明白自己可以在學習這件事上做得很好,并且能夠從中獲得一定的成就感時,孩子身上的行動力便會得到激發。
2.對孩子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明確的學習計劃具有非常強的可操作性,同時孩子在計劃的約束下更加有時間概念。顯然有了時間概念后的孩子更加能夠提升學習的效率,這對于孩子的學習方面來說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助力。
3.幫助孩子明確學習中的目標感。有目標感的孩子在學習上會擁有更強的自主性,這是因為目標感對孩子形成了一種很正面的刺激。所以父母們有必要為孩子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標,激發孩子的好勝心,讓孩子擁有主動去突破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