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由于在孩子步入小學之后,沒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夯實的基礎,導致孩子進入一年級之后,出現不好好聽課,什么都學不會的現象,讓父母感到非常苦惱。
一年級小孩什么都不會怎么辦
1、家長不要太看重考試成績。重點要注意對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最好由家長陪著學習和寫作業,因為他們這個時候的認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弱,有一些題不會做是因為讀不懂題。如果你把題給他讀一遍,他很快就能答上來了。
2、家長也要多輔導孩子,不要對孩子學習不管不問。上一年級剛開始還是簡單的數字,數數,認識方位等,這些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已經學過了,孩子學不會真該找找原因了。
如果孩子課堂上沒學好,回到家里家長要適當的輔導,幫孩子找對方法,一年級剛入學學習并不難,相信能夠學會。那題主說的學習一點都不會,我真的不敢相信。
3、教給孩子的是一種能力,而不是知識。很多家長都誤以為孩子認識多少字,會算多少到題,會背多少個單詞就很厲害。這些被動灌輸的知識遠不及孩子去主動學習的好。我們要引導孩子教會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力永遠大于知識。
4、興趣比眼前的成績更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在學習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任何的興趣,并且對于學習也不上心,這樣的孩子可能在未來也學無所成。
因為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沒有特別高的專注和興趣,所以有興趣,哪怕這些興趣目前和學習沒有關系,但是孩子愿意去花時間,愿意用他們的專注力去學習,比一切都重要。
5、家長多和老師溝通。畢竟老師對一年級孩子教育經驗豐富,能多給家長提供怎樣教育孩子的教育方式,也能讓家長受益匪淺。多教教孩子學習的方法,讓孩子學習成績有所提高,也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更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一年級小孩什么都不會的原因
1、學習習慣不好。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一個孩子如果總是寫字潦草,做題馬虎,這個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定不會好。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應從幼兒園開始,如果已經過了這個階段,就應該加強彌補工作,力求幫助孩子改掉不良好的學習習慣。
2、學習動力不足。學習動力與學習效率成正比,學習動力很大部分來自學習興趣,對學的東西感興趣,學習就積極主動,不喜歡則千方百計地逃避,即使被家長“看押”著學習,也是敷衍了事,成績當然不會好。
3、學習方法不當。一只小蟲碰到蛛網,蜘蛛馬上就知道了。知識也一樣,如果學習方法得當,就能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如果死記硬背,抓不住重點和難點,不能形成知識結構,最后肯定學不好,一點效率都沒有。
輔導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方法
要放慢節奏,一年級的孩子還很小,理解能力不能和大人相比,所以接受知識慢,因此家長在輔導孩子的學習時要慢。
立好規矩,個人認為,要早點養成孩子的學習習慣,對以后孩子的學習幫助是大的,所以家長從一開始,就告訴孩子寫作業的基本要求,和自主學習,家長可以按照學校課堂標準來要求。在教導孩子的過程中也是一點點推進,切不可心急。
思想教育,一年級孩子,家長就要給孩子進行思想教育,準備地說是對學習目的、學習習慣、學習狀態等教育。只不過我們家長在說的時候,要把需要變得通俗易懂,較終的目的就是告訴孩子: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比較累,但是也挺快樂,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