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孩子不想上學可采取的引導方法:1、多跟孩子講講學校發生有趣的事情,激發孩子的興趣;2、看到孩子的情緒,不要忽視孩子;3、肯定孩子的行為,理解接納孩子;4、緩解孩子的學習壓力,讓孩子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一年級的孩子不想上學怎么引導她
1、給孩子多講講校園里有趣的事情
孩子不想去學習,很可能是對校園不感興趣,家長要是引導孩子讓孩子對學校感興趣了孩子才會覺得學校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父母不但要給孩子講學校中有趣的事情而且也要鼓勵孩子多去交朋友,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越來越喜歡學校的生活。學校不但可以能夠讓孩子學到一些知識而且還能夠讓孩子德智體美共同發展,其實這些對孩子以后的生活影響還是非常大的。
2、看到孩子的情緒
看到孩子的情緒,也就是孩子的感受。很多女人都希望男人懂她,這點孩子也一樣,特別希望父母懂自己。當孩子被看到的時候,情緒就能慢慢平靜。這個媽媽可以說:“女兒,你跟媽媽說這個事情,媽媽感覺到你有些失落,有些傷心,是嗎?”當她感覺到媽媽全然懂她的時候,她就會覺得很舒服。
3、肯定孩子的行為
肯定孩子做這個事的動機,肯定孩子做得好的部分等。這個媽媽可以說:“女兒,媽媽知道你特別想跟其他小朋友玩,希望自己有更多的朋友,媽媽也知道當其他小朋友不跟你玩時,你還每天去學校真的很勇敢很不容易”。這個時候孩子就能從父母這拿到一份力量。從而緩解厭學情緒。
4、緩解孩子的壓力
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達不到老師和家長要求,比如說,孩子的學習成績基本是保持在班級的中等水平,可是家長卻一直要求孩子要達到前幾名的水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成就感,在巨大的壓力下就會產生厭學的情緒。
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1、不了解自身的優勢
每個學校都有這么一類學生,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根源在于,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夠客觀,僅僅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2、目標不明確
誰的青春不迷茫!要說真正的學習目的,學習階段的我們有幾個能夠說清?每個人都不同,為這個問題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了解這個問題而產生厭學或者說讀書無用的想法就不對了。
3、情緒不穩定
有的同學對成績排名以及別人的看法太過看重,導致在每場考試之前都焦慮異常,影響考試時的發揮和后續的學習熱情。
4、家長期望過高
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對孩子評價方式單一,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讓孩子承受很大壓力,讓孩子覺著自己是在為家長學習,如果幾次成績達不到理想的結果,就會受到訓斥,產生挫敗感,最終產生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