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孩子已經正式的開啟了小學生活,這個時期的他們心理方面也在慢慢地發生變化,如果家長不能清楚這個時期的他們,會具備哪些心理特征,那管教起來肯定會非常棘手。
七歲孩子的心理特征
1、很多道理都懂,不喜歡父母嘮叨。七八歲的孩子已經懂了很多道理,父母卻覺得他們是小孩子,總是把道理翻過來調過去地講,孩子則非常討厭父母這一行為,父母的嘮叨很容易激怒他們,讓他們大發雷霆。
2、感覺自己已經長大,不需要父母再從各方面管束自己,用不聽話來抗議父母的管束。七八歲的孩子感覺自己具備了很強的能力,覺得父母管自己很多余,當看到父母還把自己當兩三歲的孩子那樣來呵護管束,告訴自己這也不可以那也不可以,就會有很強的逆反心理,與父母對著干,你不讓我這樣,我偏要這樣。
3、開始追求完美,對一件事會反復琢磨,希望做到自己認為的最好。七八歲的孩子對完美有了自己的理解,無論是做作業還是玩游戲都想做到最好,對一個字如何寫才寫得漂亮會反復琢磨,父母如果能夠抓住孩子這種追求完美的心態,很容易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4、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亮弊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好印象。但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于萌芽階段,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盲目自卑、泄氣,有從眾心理。
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其自我的意識開始增強,開始變得叛逆、不聽話,此時作為家長,不要大驚小怪,而是應該保持冷靜,妥善處理。在這個時候,父母于孩子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良好的引導,讓孩子順利度過人生中的瓶頸期。
七歲孩子逆反心理怎么解決
第一、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不管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游戲、吃飯、郊游、旅行,與孩子多一些親子活動,讓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和孩子多在一起玩一玩,在游戲里彼此的心是放松的,從游戲中,能感受雙方的心情,這樣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你的指教和引導。
第二、做好對孩子的引導。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父母不能將自己對孩子的設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讓他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而是用平等的心態,以興趣為老師,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這樣孩子高興,大人也輕松。在孩子的學習上,需要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第三、正視孩子碰到的失敗。允許孩子失敗,讓他在經歷磨難和挫折中成長。你既允許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許他失敗,這是整個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人誰沒經歷過失敗或是做過錯事呢?或許你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這樣。
所以孩子犯錯,我們不應該發怒,而是要靜下心來幫助他進行分析,讓他從挫折中得到啟發。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良好的心理素質。什么是良好的心理素質,一般包括穩定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保持適度的自尊和自信,以及抗挫折能力。那么,七歲孩子心理素質差怎么辦?
七歲孩子心理素質差怎么辦
1.培養孩子的主動性
獨立的能力是當代獨生子女家庭和過度寵愛的孩子的難題。因此,當我們面對孩子、與孩子交流時,首先要自覺地改變以往的觀念,減少對孩子的溺愛和遷就,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更多的鍛煉機會,并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們一些選擇。在于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傾聽孩子的想法,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也可以讓孩子參與家庭工作,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2.培養孩子的競爭力
父母在孩子的嚴重形象是高大的、無所不能的,作為父母能和孩子像朋友一樣相處是挺好的;但是也會有例外的情況出現,比如有的孩子不尊重父母,甚至毆打長輩,這些行為都是不可取的。
十七歲孩子打父母怎么處理
首先,父親打孩子是對孩子的不尊重,應該和孩子好好談談,先道歉。 為什么爸爸會打你,跟孩子說清楚,然后一起解決這件事,換位思考。
孩子不服管,說明你沒有在道理上說服他,他也沒有認識到自己有錯,你打他純粹是以大欺小,等他大一些也會用這方法對付你的!多點耐心,多溝通,講道理才是正確之路。
父母就是孩子的鏡子,父母的言行舉止、處理事務的方式、態度、三觀,都被孩子攝像機一般的眼睛盡收眼底,然后就潛移默化地變成孩子性格和命運的一部分。
用打罵的方式管教孩子,只會體現父母的無能和愚蠢,同時傷害親子關系。孩子小的時候打罵,是父母在恃強凌弱,因為除了打罵還有很多的辦法可以達到目的,可是打罵是最簡單的,最不需要費腦筋就能暫時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
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需要的并不是家長的約束與管教,此時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長的關心與愛護,只有更多的了解與關心孩子,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走出叛逆期。
七歲孩子叛逆不聽話脾氣大怎么辦
1、學會換位思考。每個家長都是從叛逆期成長起來的,所以了解孩子的表現更為重要。其實,家長要做的事情很簡單,試著和孩子換位思考同樣的事情,那么你很快就會知道孩子表現抗拒的原因。一旦你找到共鳴,我相信父母內心的憤怒會消失一大半。
換位思考后,家長就能知道問題出在哪里,自然也就能解決孩子的叛逆心理。那些總是把 "理解 "孩子掛在嘴邊的父母,此時此刻,理解的第一步就是換位思考。
2、學會傾聽。多帶你的孩子出去走走,比如去公園散步或者遛狗,就你們兩個人。不要特意安排一個聊天的話題,讓孩子自己說想說的,即便是討論他癡迷的電子游戲。
你可能對此不感興趣,但學會全神貫注地傾聽,就算只有幾分鐘,這個過程也會讓孩子意識到你愿意聆聽,因為他對你很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發現,那個之前喜歡跟在父母身后的小尾巴,漸漸變得開始疏遠父母,尤其是到了7歲這個年齡段,更是會做出許許多多叛逆的行為,讓父母無從管教。
七歲孩子叛逆期的表現有哪些
1、注重隱私,喜歡有個人空間。7歲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注重個人隱私,希望有一個不被家長打擾的空間。如果家長還亂翻孩子的書包跟日記,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受尊重,會對家長產生意見和反感。
2、在意別人的評價。7歲的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注重周圍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能得到父母、老師跟同學的認同,這個時候孩子會顯得比較敏感,注重細節,處處愛往壞處想,有時還會多愁善感。
3、喜歡唱反調,對著干。7-9歲的孩子總覺得跟父母對著干是一件開心的事情,經常只想自己,不會太在乎父母的感受。通常是不會聽家長的話,喜歡我行我素。
4、出現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玩游戲、玩手機毫無節制的等表現。孩子上學后,學到了很多知識,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強烈的獨立的思維,父母說什么都不愿意聽但又不得不聽,急于想掙脫家長的掌控,于是總采用挑食,做作業拖拉,看電視玩游戲,手機來故意和父母唱反調。
當孩子脾氣特別暴躁的時候,此時的家長一定要保持冷靜,因為如果你此時和孩子硬對硬,只會讓孩子更加無法冷靜下來,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讓孩子冷靜下來,再去解決出現的問題。
七歲孩子脾氣特別暴躁怎么辦
1、了解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是不是平時太寵溺孩子,有求必應。只要孩子提出的要求不能滿足,他們就會大發雷霆。在生活中要定好規矩,不能靠發脾氣來解決問題。偶爾的發脾氣發泄可以允許,畢竟都有不順心的時候。
2、及時幫助改正。小孩子脾氣暴躁可能跟家庭教育還是有關系的,因為現在的長輩都比較溺愛孩子,什么事情都慣著他們,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一種習慣了。所以說從現在開始,讓他慢慢的斷了這種念頭,畢竟還小,他也會很快改過來的。
3、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情緒,孩子不是通過家長告訴他的道理中學習和成長的,而是通過觀察家長的行為,學習一切做人處事的行為。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家長在處理問題時,能夠語氣溫和,能夠平心靜氣,孩子就會學習到,在遇到事情時不慌不亂,能夠從容淡定。
4、營造溫馨、正能量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周圍環境、社會環境、教育環境都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孟母三遷,說明許多問題。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先從父母做起,從現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