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其自我的意識開始增強,開始變得叛逆、不聽話,此時作為家長,不要大驚小怪,而是應該保持冷靜,妥善處理。在這個時候,父母于孩子而言,最大的意義就是良好的引導,讓孩子順利度過人生中的瓶頸期。
七歲孩子逆反心理怎么解決
第一、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不管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跟孩子在一起玩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游戲、吃飯、郊游、旅行,與孩子多一些親子活動,讓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和孩子多在一起玩一玩,在游戲里彼此的心是放松的,從游戲中,能感受雙方的心情,這樣更有利于孩子接受你的指教和引導。
第二、做好對孩子的引導。比如對于興趣愛好的培養,父母不能將自己對孩子的設想,強加在孩子身上,讓他去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而是用平等的心態,以興趣為老師,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這樣孩子高興,大人也輕松。在孩子的學習上,需要幫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發揮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第三、正視孩子碰到的失敗。允許孩子失敗,讓他在經歷磨難和挫折中成長。你既允許他去做事情,就要允許他失敗,這是整個教育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人誰沒經歷過失敗或是做過錯事呢?或許你自己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更可笑、甚至比孩子更愚蠢。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這樣。
所以孩子犯錯,我們不應該發怒,而是要靜下心來幫助他進行分析,讓他從挫折中得到啟發。
第四、父母要學會自我反省。孩子出現頂撞父母的行為之后,在第一時間做父母的不要完全在孩子身上找錯誤,要從另一個角度分析為什么孩子會出現頂撞行為,自己作為父母又應該怎樣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在自己的語言行為上是否有過激和獨斷專行的情況,只有通過改變自己某些不足,然后在和孩子進行談話教育,這也讓孩子更容易接受而減少逆反心理。
第五、制定明確的規則和界限。在家庭中建立穩定的規則和界限,明確指出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以及如果違反規則會有什么后果。同時家長可以為孩子提供合理的選擇和權利,讓他們感到有一定的控制權,但也需要明確他們的選擇會有哪些后果。
導致七歲孩子逆反的原因
1、家長太嚴厲。嚴師出高徒,這種教育方式深入民心,當孩子做錯事情時,很多家長會通過體罰的方式教育,根本不會考慮他們的自尊心。在眾人面前揭露孩子的短處,甚至會挖苦或諷刺他人,從而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
2、家庭氛圍不夠和諧。家庭環境也會影響孩子的叛逆行為,如果父母之間有矛盾或家庭缺乏愛與理解,孩子會感到無助,他們會變得更加叛逆,也會更加不安。
3、親子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和交流。很多家長工作比較繁忙,直接把孩子扔給家中老人帶,給孩子缺乏一定的感情溝通。家長不尊重孩子,勢必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因此應以沉默和粗暴來對待父母。
教育叛逆期的孩子,以下幾點家長們要特別注意
1、父母要修身養性,以身作則。夫妻和睦是教養子女的良方。如果夫妻經常吵架,就會連累孩子,使他們處于不安定的狀態。夫妻能夠和睦相處,教養出來的子女自然身心健康,心靈不會扭曲,孩子叛逆的現象也就很少出現了。夫妻關系處不好。親子關系也不會太好。孩子叛逆的現象自然出現頻率很高。
2、多與孩子溝通,聽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每個年齡階段成長經歷都不一樣。父母要用心跟孩子溝通交流。做父母整天忙這忙那,很少跟孩子交流溝通,你怎么知道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孩子最近又遇到了些什么事情?心靈又有了些什么變化。
只有多跟孩子溝通,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想干什么。好的想法,父母就鼓舞支持。不好的想法,父母就立即糾正了。孩子叛逆的現象就很少出現了。
3、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孩子。學校是孩子成長的第二家庭。學校里面主教知識為主。教孩子做人還是要靠父母的。孩子在學校里面學的東西,父母要正確引導。同過和學校建立切實可行的聯動機制,共同攜手一步步導正孩子的思想和行為,避免孩子叛逆行為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