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家長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掌握住科學的育兒方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依舊有一部分家長會采取傳統的教育方式,比如批評指責,一味地打罵等等,導致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孩子不聽話逆反心理怎么解決
1、冷靜。當孩子叛逆的時候,家長很容易做出的反應就是大喊大叫。殊不知,這樣的方式,只會火上澆油,適得其反。
對待叛逆的孩子,家長保持冷靜十分關鍵。要學會認識孩子和自己的情緒,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把孩子的負面情緒看作親近和教導他的機會,而不是對權威的挑戰。
2、堅決。在與叛逆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態度要堅決,讓孩子知道原則問題不能變通。當然為了避免敵化,可以使用一些小竅門。
比如:在贏得目光接觸時允許沉默;保持嚴肅的目光接觸;說你想說的,但不要惡語相向;運用“我”而不是“你”的方式表達。只要家長的態度堅定而溫和,就沒有搞不定的叛逆孩子。
3、耐心傾聽。有些家長在面對孩子叛逆不聽話時,選擇的是打罵,不愿意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內心訴求。應該心平氣和地詢問孩子那樣做的原因,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不要讓孩子積累太多負面情緒,不利于身心健康。
4、放下架子。很多家長喜歡動不動就端起父母的架子,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孩子,不去關心孩子是否愿意。應該給予孩子充足的尊重,讓孩子有選擇的權利,而不是父母自作主張。
5、講清底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當要向孩子講清自己的底線,這樣孩子才不會一而再再而三的觸碰家長的底線作出太過于固執,不聽話的行為。只有孩子明白了家長的底線在哪里,才能明白了自己過于固執會得到怎樣的懲罰。那么孩子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才能足夠理性。
孩子不聽話叛逆的原因
1、家庭的不良因素。在絕大多數家庭教育當中,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命令式的說教、專斷式的壓制、無休止的嘮叨發在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要求過嚴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年常日久,孩子的心理上就會產生抵觸心理,進而產生孩子的“叛逆心理”。
2、大眾傳播與社會文化的與影響。這一點因素覆蓋面就很廣泛了,也是目前作為家長、老師最難控制的方面。電視、網絡為主的大眾傳播媒介的特點是注重大眾化、新奇性,因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對青少年孩子們起到負面作用的成人文化的不良、世俗的因素,影響著青少年反文化心態和反文化意識的形成。
跟叛逆期孩子溝通的技巧
不能一味的念叨。青春期的父母黃金準則就是不能嘮叨,少說多做。因為他們經歷了十幾年的灌輸式教育,會慢慢的產生疲勞感。在青春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完善的時候,他們都會有自己的想法,希望能迫切的表達出來,而且有獨立的意識,非常反感家長的價值觀植入。
就事論事,不算舊賬。不管什么時候,教育孩子,都一定不能進行長篇大論的說教,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種行為!批評孩子就事論事,不算舊賬,不對孩子發出過多的指令。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
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
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