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私常常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父母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幫助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可以教導孩子懂得分享和幫助別人,讓他們體會到與人分享的幸福感和受到別人感謝的滿足感。
如何改掉孩子自私的毛病
1.東西要大家一起吃。對于任何吃的東西,家庭成員每人都要有一份。比如吃菜好吃的不一定就是孩子的特權,大家都有份。有時候要想多吃點好吃的,那么難吃一點也要分享,還容易養成不挑食的習慣。看電視的時候也不要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有時候自己喜歡看的一些電視節目,也找個機會和孩子“競爭”。
2.讓孩子養成獨處的習慣。即使有空閑的時間也不要一味照顧孩子,讓孩子學會自己一個人選擇玩耍的方式,養成能獨自玩耍的習慣。必要的時候還要讓孩子整理一些自己的東西,家里的事情也要進行分攤,家務不是家長的責任,而是一家人共同的責任。
3.以身作則訓練利他行為。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需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言行,對別人、對長輩要進行謙讓,同時跟孩子講,很多時候也想自己獨占,但是這是做人必須的品德。
要能謙讓長輩、謙讓朋友、謙讓比自己強大的人也要謙讓比自己弱小的。仔細留意孩子的行為,當孩子表現出禮讓、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拿給小朋友玩、主動讓座等好的行為時,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繼續這樣做的愿望。
浮躁的孩子容易急于求成,做事不能靜下心來,常常焦躁不安。浮躁的情緒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家長要引導孩子改變浮躁的性格,讓孩子能夠冷靜踏實的做事,從而更好的成長。
如何讓孩子改掉浮躁的毛病
1.減輕孩子的壓力
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壓力來源,并盡可能地幫助他們減輕壓力。例如,可以設定合理的學習目標,避免給孩子過多的學習任務。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家長應該適當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和解決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也可以讓他們學會獨立思考。
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交圈子等;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家庭,因為父母的言傳身教大于一切,假如你的孩子有懶惰不自律的毛病,父母需要重視了。
如何改掉孩子懶惰的毛病
其一:使孩子有追求、渴望感。父母在對待孩子時,切記不要過分給予,讓孩子有所追求和渴望,你要做的是鼓勵和支持。
其二、使孩子具有持久力和忍耐力。要使孩子有持久力和忍耐力父母要先有耐心,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他的事,當他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及時鼓勵他,給予適當的幫助,但不能代替他,能力是在不斷學習和鍛煉中得來的,有點困難家長就幫他解決好或是看他遇到困難就逃避而不管,孩子肯定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其三、使孩子更有活力。孩子的活力與他的健康和情緒有很大的關系,經常讓孩子接觸大自然,在陽光下、在綠色中,讓思想自由翱翔,盎然的生機會給孩子帶來活力和健康。
在人為的環境中,父母也要注意讓孩子充滿活力,培養他的興趣愛好,與他有親密的交流……這些都會使孩子獲得情緒上的愉悅體驗。每個孩子的興趣和特長都不同,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提出適當的要求和希望,總要求孩子做他做不到或不喜歡的事,孩子總是帶著抵觸情緒做事,自然會喪失活力。
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難免會毛手毛腳、慌慌張張,身為父母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進行訓練和克服,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改掉粗心的壞毛病。
孩子如何改掉粗心的毛病
1、應該讓孩子意識到馬虎的不良后果。最好是找身邊的例子,這樣具有說服力,必要的時候讓他為自己的馬虎行為負責任,讓他能感同身受。
2、分析孩子的性格。對于脾氣急躁的孩子,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他,要注重效率,而不是僅僅關注時間進度。對于思維混亂的孩子來說,我們要有意識的培養他的思維,理順事件。我們所說的凡事三思而后行,這個思就是自己的思維形成過程。
3、只要讓孩子意識到馬虎的后果及克服馬虎這種不良習慣帶來的好處,再配合家長的督促,相信一定會改變這種不良習慣。
4、讓孩子珍惜身邊的東西。得來太容易,就很難珍惜。既然如此,當孩子想要任何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設置積分制,孩子表現好可以給予一定積分獎勵,積分可以記錄在家里顯眼的位置,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積分。想要的物品,就通過積分換取,讓孩子知道,東西也是得來不易,要學會珍惜!
改掉孩子上學遲到的毛病可采取的辦法:1、家長不要替孩子找借口,不要偏袒孩子;2、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積極幫助孩子解決問題;3、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明白自身行為的嚴重性。
如何改掉孩子上學遲到的毛病
1、不要偏袒孩子
家長也要正視孩子的遲到問題,不要給孩子的遲到的孩子找理由。有的時候,家長可能會出于對有些孩子經常遲到,老師批評、同學提醒都不管用,而有些家長,出于對孩子的溺愛,甚至會主動幫孩子找借口,比如堵車了、表慢了,或鬧鐘沒響睡過頭了,總之是常問常有理。如果家長總是這樣,慢慢地,孩子就會把遲到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更別提改正了。
2、了解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
家長要明白教育孩子需要有耐心和愛心,單純進行粗暴的責罰收效稍微,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孩子遲到背后的原因。比如孩子對學習缺乏熱情、缺乏興趣,或是跟老師、同學鬧矛盾,這些情況下孩子都可能會出現上學遲到或不想去學校的情況。
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鍛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獨立。如何改掉孩子磨蹭的毛病,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把自己該做的事情都做好,不要責備和打罵孩子,這樣只會增加孩子的反感,效果會更加的不好。家長可以慢慢的引導和鼓勵支持孩子。
如何改掉孩子磨蹭的毛病
1、要停止催促
越催促,孩子的動作越慢,家長就更生氣。表揚和鼓勵比批評和指責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積極動機,孩子受到的表揚越多,對自己的期望也就越高。一般的孩子都較為看重來自外界的承認或認同,所以,要想讓孩子不再那么磨蹭,父母改變對孩子的評價是必須的。
2、減少任務量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位家長共同的愿望。但也不能因此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做這做那,恨不得其練就十八般武藝。這樣只會讓孩子不知從何下手,進而將其拖延。
改掉孩子玩手機的毛病可采取的措施:1、家長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明確規定手機的使用準則;2、家長樹立好榜樣作用,在孩子面前注意自身的言行;3、家長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關愛;4、與孩子進行社交活動,鼓勵孩子與同學多交流。
如何改掉孩子玩手機的毛病
1、與孩子約法三章
不少家長為了戒掉孩子沉迷手機的壞習慣,采取過于粗魯的方式,沒收手機,砸手機,甚至打過孩子。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如事先與孩子約定手機使用時間來得有效。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手機使用守則,比如:家長對孩子的手機密碼每天不定時更新,要求孩子每天完成之前列在表格里的家務或者其他任務之后,才會得到密碼。和家長一起出門時,孩子不帶手機,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吃飯時、睡覺前都不玩手機。如果孩子做不到,那就收走孩子的手機作為懲罰。
2、家長做好表率作用
父母不僅是孩子最親最愛的人,更是孩子成長的第一任老師,科學研究表明,孩子會無意識的模仿成年人的行為,因此孩子模仿學習的第一個目標也是自己的父親母親,那么孩子沉迷手機,也許是因為父母會因為工作原因而有經常使用手機的習慣,或者是在家中休息時有看手機的習慣,但是孩子并不會去分辨這些行為的對錯,孩子只會在潛意識中記錄長時間使用手機的行為,并將玩手機歸入自己需要學習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