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是孩子對學習產生負面情緒的一種表現,對于厭學的孩子,大多數的家長會感到十分的無奈,此時家長需要分析原因,從而找到解決的對策。
初三孩子厭學的表現
孩子厭學的主要表現是對學習毫無興趣,視學習為負擔,把學習作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能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逃學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
造成孩子厭學的原因很多。從外因看,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如家長期望過高,不當的教育方法,教師態度生硬,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從內因看,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無興趣,自制力較差,懶惰,放縱等。
初三孩子厭學是很正常的事情,導致這個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中考壓力過大,多將來沒有信息導致的,作為家長應該適當的引導孩子,為孩子樹立目標,但是要注意的是千萬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否的物極必反的道理大家都明白,要讓孩子自己知道學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孩子厭學的5個階段
孩子厭學的表現有哪些?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課后作業馬虎應付或互相抄寫,有時甚至沒有完成,成績不斷滑落。
孩子厭學的表現
1、推脫責任
這類孩子常常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于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
其實他們的心里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
2、精神勝利法
孩子厭學的表現是什么樣子?具體表現行為就是不想上學,每天假裝生病,不上進,不聽老師的話,父母的話也是特別的不聽,這個態度就已經特別明顯了。
孩子厭學的表現是什么樣子
1、上課時經常心不在焉,東張西望,課后作業馬虎應付或互相抄寫,有時甚至沒有完成,成績不斷滑落。
2、表現為對學習功能存在認識偏差,認為讀書無用。這些人認為讀書根本就是浪費時間,浪費青春,讀的書越多,工作待遇就越低,這種錯誤的認識是對社會分配不公的主觀反映,也是流傳的一種社會偏見在學校中的折射。
3、表現為對學習活動存在認識偏差,遠離學習活動。他們感到好像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
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愿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干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
孩子厭學的表現是什么?厭學的表現就很明顯了,比如最典型的不愛去上學,提到上學就頭疼,也不愛考試,不愛讀書,就是寧愿去做一些重體力的活兒,也不愿意上學。
孩子厭學的表現是什么
1、不想上學階段
孩子在這個階段比較多的表現是上學容易遲到早退或者缺課增多,顯得無精打采、食欲下降,周末沒有心思出門,只想待在家里睡大覺。
2、拒絕上學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每個禮拜去上學時間不會超過一半,早晨起床時間延遲,與家人常常會因為學習的方面起沖突。甚至會有攻擊暴力的行為出現。
孩子厭學的表現?厭學的孩子不按時完成作業,不愛看書,不想上學,脾氣暴躁,愛出去跟一些閑雜人閑逛,和父母頂嘴,每天無精打采,缺乏學生的朝氣和活力,如不及時引導,久而久之就可能成為問題學生。
孩子厭學的表現
1、孩子會開始有些言語和行為上的“不想上學”征兆
他們好像感到只有離開學習才能達到心理平衡。他們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學習活動之中,一般不愿做作業,不認真聽講,經常違反課堂紀律,時常遲到、早退、曠課、逃學,有的干脆棄學出走或輟學。對老師、家長提出的學習要求,常故意抵觸對立。
2、孩子的性格和脾氣會很不穩定
孩子會迷戀上電子產品或者小說等等。他們會把自己封閉起來,變得越來越懶散,越來越自私,動不動就發脾氣等等。
其實,大多數孩子在高中的時候都會有或多或少的焦慮。厭學倒是不可怕,可怕的是鉆牛角尖和妄自菲薄。所以家長要和孩子交流,這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家長要通過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告訴孩子該怎樣有效調整自己的心態和學習方法,并多多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逐漸消除孩子的厭學心理。
高中厭學的心理如何疏導孩子?
1、表示理解與包容
孩子厭學就像大人厭倦工作,我們總有那么幾天不想起床、不想工作、不想面對領導,因此我們有理由對孩子的厭學心理表示理解和包容,休息幾天又如何呢?趁這個機會帶著孩子去外面走走,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既能散心又能減壓。
2、換位思考,循循善誘
若是有機會可以帶孩子去自己的工作場所,體驗一天打工的感覺。如果孩子覺得你的工作很輕松也很羨慕,你可以告訴孩子這份工作是用“寒窗苦讀”換來的,如果當初自己不夠努力,現在就不會這樣輕松。如果孩子終于體會到工作不容易,那你也要鼓勵孩子每一個工作都有意義,但是如果能夠好好學習,將來會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或許也不必像爸爸媽媽這樣辛苦。
厭學情緒,對孩子的成長有著不利影響,不僅僅會導致孩子學不進去,還會影響孩子的心態。家長遇到孩子有厭學情緒的情況,需要盡可能保持耐心和冷靜,正確引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能夠走出不良情緒的影響。
高中生厭學的表現原因及對策
1、看不到希望:平日里用功學習,埋頭苦學,但是學得很吃力,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后面。這類學生還是常見的,他們看不到希望,表面在學,心中卻在放棄的邊緣。原因在于對他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不客觀,因為一兩次的失敗就全盤否定自己,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對自己絕望。
建議:孩子否定自己,那么家長就應該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發現孩子的優點,挖掘孩子的潛能,鼓勵孩子跟著興趣走。不過如果興趣與環境條件不符合,又沒有條件去換環境,就要考慮發展孩子的次優潛能。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
2、不知道為啥學:誰的青春不迷茫?要說真正的學習目的,又有幾個人能說清?弄不清楚這個問題很正常,但是因這個問題而產生厭學或者說讀書無用的想法就不對了。不知道為啥學的原因就是目標不明確,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是努力的動力,十分重要。
但是有些孩子可能覺得他學習的目標是“為了父母,為了老師,為了考上好的大學”,有這種想法的同學注意了,你有可能走向放棄學習的邊緣。因為這個目標本身就是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