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學習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很多孩子的學習行為往往伴隨著身體癥狀,比如頭痛、胃痛肚子疼等等,我們需要排除這是身體或心理原因造成的,所以孩子厭學該怎么辦呢?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應對孩子厭學
1.慢下來
在我和很多家長的接觸中,一旦孩子出現學習情況,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會讓Ta很急迫地給孩子們提供他們認為“正確”的方法來快速解決問題,在這里,沒有空間可以讓孩子去嘗試解決問題,結果往往是父母更用力,孩子在萎縮,產生固執。所以,當孩子厭學時,家長一定要放慢自己的腳步,為孩子留出一些時間和空間,也為自己,去感受和思考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尋找解決問題的資源。
2.相信你的孩子
每個人的本能都是向上發展,當孩子出現厭學行為時,我們要發自內心地相信,我們的孩子不會愿意讓自己的未來變得一團糟,如果沒有信任,那么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徒勞的。相信孩子,意味著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干擾,越是干擾,孩子越會產生厭學情緒,把學習的事情還給孩子,父母不是老師,回到自己的角色,只是孩子一生的呵護,是孩子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家人。讓孩子按照自己的節奏去調整,如果我們無法抗拒自己的焦慮,強迫孩子去調整和改變,只會打亂孩子的內在節奏,也會讓孩子對我們失去信任。
3.嘗試理解
孩子的厭學行為,絕不能是孩子單方面造成的,我們更愿意相信Ta遇到了Ta不能解決困難或問題,而不是Ta這個人有問題,問題和人分開。他現在需要的不是分析和判斷,而是理解和支持。對于很多青少年來說,很難承認和表達自己的困難和壓力,更難的是尋求幫助。我們的父母很容易將其定義為孩子沒有意識到問題,我們需要認識到這是青春期的特征。作為父母,我們可以嘗試用更開放的語言邀請孩子談論他們的問題。例如,我注意到您最近的狀態似乎與以前相比發生了很大變化。我能感覺到你有很多情緒。我想知道你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如果你愿意,我們可以一起討論,看看有沒有解決辦法?……這種開放式的問題,還不如不斷的“為什么不上學,什么時候上學?”會更加開放與孩子的對話空間,增進對孩子的了解。
4.耐心,做好長期的心理準備
經常聽到家長擔心,他們的反饋為孩子的學習行為做了很多工作,成長班參加各類課程,學習心理知識,努力做到相信孩子無條件的愛孩子,但沒用,孩子沒有任何改變總之,要不就不能繼續上學了,千萬不要被孩子理解,甚至被孩子抱怨很不實。擔心的背后更多是父母心中有一個聲音,“如果我不這樣做,不要做那么多,我的孩子真的沒有辦法繼續學習”,我能理解父母的那種無奈為了焦慮的心情,在這里我通常會問我們的父母幾個問題,“你真的從心底里相信你的孩子嗎?你的孩子知道你信任他或她嗎?你認為你可以做什么讓他們相信你相信他們嗎?”所有這些都是“我以為”的問題,只是現在通過各種事件,所以,從理解到理解到梳理到調整,也必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比你想象的要長。
在青春期厭學的問題上,我們的方法從來都不是太少做不夠,而是我們付出太多,下次想給孩子之前,還不如慢點,慢點,再慢點,問孩子是否有需要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