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是天生就喜歡學習的,也沒人是天生就討厭學習的。不愛學習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的正確引導是很重要的。那么孩子不愛學習怎樣教育呢?家長的態度起到關鍵性作用,而打罵往往會令事情變得更糟糕,那孩子不愛學習怎么教育呢?
孩子不愛學習怎么教育。
1、孩子不愛學習怎么教育,向孩子展現一個真實的自己
關于學習問題,家長常會“有意”地給孩子講“我過去沒學好,結果現在很不成功,在單位不順”等等。其實,對于家長的狀態,孩子自然會看在眼里。如果你現在不如意,你把它歸結到自己的過去,那么孩子也自然可以把自己現在學習不好歸結“幼兒園”或娘胎里去,認為自己“天生”不愛學習,自己“天生”馬虎等,這樣的歸因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嗎?
另外,有些家長也會向孩子提起自己當年成績如何突出。俗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時代變了,“過去”無論如何已經過去了。家長對孩子的最好教育就是讓孩子了解自己。家長在孩子面前,要自然、真實地展現自己當前的生活,不要美化,也不要丑化。這樣,孩子面前至少有一條生活的真實道路:如果你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扎實的知識基礎,那么借用一個古老的說法,“有智吃智”;如果你沒有充分的知識儲備,那么“無智吃力”。這一切,不用家長講,孩子都會看在眼里,愿不愿沿著家長走過的路子走,就看他自己了。
2、了解孩子,因勢利導
了解孩子包括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興趣,了解孩子行為的動機,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這一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復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愛看童話的孩子,可以從對童話的分析入手,提高孩子對社會生活、人際關系的認識;從對同一童話不同版本的比較入手,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鼓勵孩子自己創作童話。當孩子從新的角度去看童話時,他會迅速地成熟起來,自然地走出對童話的沉溺。對于喜歡飛機的孩子,完全可以通過對各種飛機性能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數學和物理的大門;通過對于飛機發展歷史的認識,引導孩子進入科學的大門。由于孩子以最基本的興趣作為動力,相關的書籍和資料,都會成為孩子知識的源泉。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不愛學習之后,就開始重視孩子的學習。但是,在引導孩子的時候,他們采用的方法是監督孩子寫作業。其實,這是不對的。正確的引導方式,是從孩子的學習習慣入手,發現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改善。然后,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式。
3、不過分介入孩子的事情
家長要控制自己,不要過分介入孩子學習的事。因為學習畢竟是孩子自己的事,學好學不好關鍵在于自己。正像孩子的身體發育,家長所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盡量把食物做得可口但是不能替孩子吃下去,更不能替孩子長高。家長的過分介入不僅沒有用,反而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認為他們的學習是父母的事。
4、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良好的學習條件包括:
1)安靜的環境,這可能要求家長自己也少看電視、少打牌;
2)讀書的氣氛,即家長自己也多讀書、看報,多討論讀書心得和相關問題;
3)對探索“怪”問題的支持,如欣賞孩子提出的某些問題的獨到之處,幫助孩子利用圖書館或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為孩子要進行的某些探索性實驗提供材料及安全監護,等等。
5、找到孩子的學習動力
孩子不愛學習,有很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學習動力。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引導了。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自信,讓孩子對學習充滿動力。這其實,也是一個內驅力的發現過程。
想讓孩子愛上學習的話,就要不吝嗇夸他。并且,要把這些夸獎、贊美、鼓勵與孩子的學習結合起來。在這個運用和結合的過程中,孩子很容易發現自己的學習興趣。
孩子不愛學習怎么教育?許多孩子并不是真的不愛學習。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文化生活變得越來越有趣,信息傳遞的途徑也越來越豐富。對于孩子不愛學習怎么教育這個問題,為了使更多的孩子能夠受到系統、有效的教育,不再被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簽,我們需要改變的是傳統的、面孔呆板的教學方法,使之更適合孩子興趣多樣化的發展,與社會文化的進步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