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價值、有自尊。
不管用什么方法,如果你讓他覺得他是有價值的,你的教育就成功了。
因為當一個孩子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時候,他的自尊就建立起來了,他一輩子都將可能是一個有自尊、有自我的人。
所以他遇事不會逃避,不會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
第二,讓孩子經常感受到做人的快樂。
如果父母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家庭中、成長過程中感受到做人的快樂,這個父母就是失敗的。
當孩子嘗到做人的快樂時,他就會產生積極的情緒,他就會產生好奇心,他一定是一個敢于去嘗試、愿意去付出的人。
第三,讓孩子嘗到成功的味道。
有很多孩子很可憐,從小到大,父母從來沒有讓他們嘗過成功的滋味。
他們不知道成功是什么,所以他們遇到事情只有逃避,不敢去面對。
孩子做好了一些事情,常常會期望得到大人的認可。
“媽媽,你看我又釣了一條魚!”“媽媽,你看我很能干,我?guī)湍銤不ā!?/p>
結果媽媽說:“一邊兒去!這還輪不到你干呢,有媽媽在,做作業(yè)去!”
可是孩子在做作業(yè)中嘗不到成功的快樂,父母又不讓他們在生活中嘗到成功的快樂,這樣的孩子覺得生活還有什么樂趣可言呢?
教育的根本是人格的教育,是心靈的教育。
父母今天提出那么多孩子的問題,卻沒有想過如何讓孩子因為自己而改變,沒有想過如何讓他感覺到被愛,讓他感覺到自己有價值,讓他覺得自已是值得享受美好人生的。
父母需要學習和成長,而不只是用方法去搞定自己的孩子,父母要學會自我檢討,而不是只會找孩子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