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學習是一個一環扣一環的過程,不像語文、英語課程那樣,即使學校沒有跟上,課下復習也可以有所提高。而對于數學來說,一個知識點沒有跟上一定會影響另一個知識點的掌握,甚至可以說,會影響物理、化學等其他學科的學習。那么,孩子數學不會怎么辦?
孩子數學不會怎么辦
1、學會鞏固基礎
萬丈高樓平地起,數學學習也是這樣,沒有基礎,就談不到進步,也談不到考一個好成績。讓孩子真正的理解數學原理,從各個角度去解析知識。需要強調的是:5-12歲的孩子,抽象思維發育還不完善,在給孩子講解數學知識的時候,要盡量用生活化的場景和具象的事物去演示,把抽象變具象,讓孩子真正的理解數學知識,并參與到原理的推導當中,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打好基礎,依靠背誦,并不算是打好了基礎,比如利用糖果,讓孩子理解合并是加,拿去是減,這比單純的敘述效果要好得多,基礎自然也更為扎實。
2、學會練習
我們都知道:學習沒有捷徑,數學學習也同樣如此,孩子懂得數學原理,也需要大量的練習,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識,但題海戰術卻非常枯燥,是以犧牲孩子的興趣為代價的,這也導致很多孩子因此畏懼數學,厭惡數學,因此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練習。
3、梳理知識體系
數學是一個非常大的知識體系,孩子需要定期整理,梳理自己的知識體系,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進行彌補,這里建議準備一個錯題本,但不是簡單的記錄自己的錯題,而是把錯題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以此加深數學體系知識的認知,也能更好的找到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不足之處。
孩子數學不會的原因
1、課堂不認真聽課
孩子的基礎知識主要來自于課堂學習,而課堂效率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課上是否認真聽課,倘若上課開小差,就很容易錯過某個重點知識的講解,導致課下花費很多時間去理解。
2、只看書,不做題
很多孩子有個誤區,以為看懂了,也知道該怎么做題就完事了,可是卻總是拿不了高分,其實就是因為沒有動筆計算。中小學數學考試其實并不會考多少難題,很多題是在基礎題加上復雜的計算演變而來,所以沒有強大的計算能力,怎么可能在考試中獲勝呢?
因此,做題是很重要的,即使很難算,也一定耐下心來算出正確答案。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計算能力,甚至還會在做題中發現一些知識點的聯系,以及查漏補缺和強化訓練。
3、學習無規劃
很多孩子在學習上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該干什么,老師和家長讓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要知道,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計劃性都很強,小到每日計劃,大到學年計劃都安排好了。所以,一個針對性地學習計劃是很有必要的。
孩子數學不會怎么辦,家長要從思想上重視起來。如果孩子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切不可言語打擊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要給孩子一個緩沖時間,讓他們適應數學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